来源:环球时报
近期,为期50天的2025泰国豫园灯会在曼谷落下帷幕,其间共吸引了超400万客流,全球传播声量近12亿,为中泰建交50周年贡献了一份亮眼的礼物。此次灯会充满互动性的沉浸式展览、汇聚中泰两国代表性品牌的风情市集、主题丰富的文化周活动等,既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独特的包容性与吸引力,也为两国文化、商业交流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近年来,持续创新的豫园灯会日渐成为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国际传播的典范。2023年12月,豫园灯会以“山海有灵”为主题首次出海法国巴黎。2025年1月,豫园灯会更是亮相越南,献礼中越建交75周年。
豫园灯会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注重结合活动举办国的当地文化,在灯饰、布展中融入不同文化符号。在法国,豫园灯会着力构建“中西融合、东情西韵”的文化交流场域,借龙年龙灯让当地观众直观感受东方生活美学;“东方雅韵”展区以琴棋书画为基底,与法国圆号、国际象棋等当地元素进行了有效的文化交融。而在越南,灯会以《山海经》元素,打造了“山海奇豫记”IP,结合当地街区风貌,创作了“瑞麟呈祥”主题灯组,寓意中越人民共同欢度新年。
在泰国,豫园灯会延续既有经验,将“山海奇豫记”IP延展,与泰国湄南河流域文化结合,以“文化+消费”为核心,融合非遗展示、国潮文创等场景,并陆续举办了“魅力上海”周、国潮文创周等活动,收获了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由中国青年艺术家打造的《探秘山海经》神兽艺术展,数十件作品及神兽模型搭配VR互动,以“传统文化+虚拟科技+数字艺术”为广大参观者展现了超越时空的东方生活美学图卷,使中国上古神话“活了起来”,为参观者带来沉浸式的奇幻体验。
50年来,中泰两国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在传统友好交往的基础上,“数字丝路”正成为两国间新的“友谊之路”,持续推动中泰民心相通、深化合作发展,携手推动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
中国数字技术、数字文化、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泰国的数字化转型,移动支付、短视频、电商等数字服务在泰国广泛普及。同时,中国当代的数字化生活方式正逐渐融入泰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不仅推动了中泰之间的旅游、经济、贸易增长,也成为了中泰合作发展的“新纽带”。
刚发布的《“数字丝路”在泰国》报告显示,来自中国的移动支付服务已覆盖泰国核心旅游和商业区,在曼谷热门购物区的渗透率达到61%,乘坐曼谷市区BTS轻轨全线都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为中泰两国人民都带来许多便利。
当然,“数字丝路”带来的不只是便利,还有更高频的互联互通。TikTok、中国动漫在泰国年轻人中人气极高,中国网络游戏、网络文学亦广受欢迎。如今,中国的数字科技企业通过洞察泰国用户的偏好,既可以将优质的中国文化内容带到东南亚,也能将当地的优质文化内容引进到中国。例如,中国影视剧集已逐渐成为国际娱乐市场的重要力量,跨国合制影视剧集、综艺也为当代文明互鉴提供了新的窗口。以WeTV的《创造营亚洲》为例,该综艺有多家泰国主流电视台深度参与,吸引了十余国选手,具有鲜明全球属性。而且,观众还通过弹幕互动、粉丝二创等形式参与内容再生产,形成用户主导的“文化共创”模式,极大提升了文化交流效能。
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正重塑全球文化交流,文化与科技的碰撞、融合进一步加速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以网剧、网游、网文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化产业“新三样”正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以优质内容为国际用户搭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孵化出了独具特色的属于全球青少年群体的当代数字文化。
从以豫园灯会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到网剧、网游、网文,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应从不同维度构建共同的文化经验,既要与世界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更应以具象化、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冲破传统媒介形态的限制,实现新一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为新一轮全球化奠定坚实的现实基础。(作者是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学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