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明起源 体验多彩旅途
——“2025美好中国行”走进凌源
“前方到站牛河梁。”随着G3627次高铁播报音徐徐而来,列车缓缓停靠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牛河梁高铁站。凌源市地处辽西走廊要冲,是连接京沈两大都市群、内蒙古腹地与沿海港口的交通枢纽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近日,由中国旅游报社、凌源市政府主办,凌源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承办的“2025美好中国行·聚焦凌源”媒体采风活动举办,由媒体记者、知名旅游博主等组成的采风团走进凌源市,开展了为期3天的采风。
探访国之瑰宝
8月末的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草木葱茏,微风吹过油松林,发出沙沙声响。玉猪龙、红山女神像……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正在这里进行一场文明探源之旅。
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晚期的重要遗址,其超过5000年的测年数据,将中华文明的起源推至5000年前,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为更好地保护牛河梁遗址,2008年,国家文物局和辽宁省政府正式启动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20年,遗址公园创建为4A级旅游景区。
“在女神庙中出土的最重要的文物是女神头像,它被考古界尊为红山女神,是我国不能出境展览的国宝之一。”在牛河梁遗址博物馆,讲解员详细地介绍着红山文化的历史和相关文物。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感受,那就是惊叹。”来自吉林长春的游客宋琦将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高中毕业旅行的终点站,此行她拍摄了上百张照片。“在这里,我学习了红山文化的相关知识,也感受到考古工作者们对遗址发掘保护工作的辛勤付出,真是不虚此行。”
如今,走在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中,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种新技术的引入不断丰富着体验,使游客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红山文化的历史场景中。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是研学旅游的绝佳目的地。下一步,我们将丰富表现形式,策划更具吸引力的活动,让更多公众分享考古科研成果,助力红山文化‘红’起来。”
邂逅特色旅游
告别凌源的“前世”,走进凌源的“今生”。凌源有许多特色旅游资源,其中,热水汤温泉便是其中之一。
凌源热水汤温泉藏在凌源县城北边的大山里,四面环山,幽静的环境仿佛与世隔绝,如今这里建成了热水汤温泉旅游度假区,来泡温泉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年均接待海内外游客10余万人次。
“这温泉可有年头了,传说,1200年前,唐朝人就开始用它了。”度假区相关负责人热情地对采访团成员介绍,度假区由女神宫汤泉城、山屿汤温泉度假酒店等4部分构成。采风团成员看到,女神宫汤泉城内有大型游乐设施,适合亲子戏水游乐,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山屿汤温泉度假酒店则临湖而建,环境优雅静谧,内设多种房型,每间配备私人专属泡池,满足了不同游客的多样需求。
“热水汤温泉出水温度47.5—48℃,含有多种矿物质,具有散发肌表、舒筋活血、止痛消炎等作用,尤其对风湿、皮肤类疾病及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疾病有明显效果。”凌源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发挥凌源的热水汤温泉等资源优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
除温泉外,凌源还以花卉闻名中外。近年来,花卉产业快速壮大,凌源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较大的球根类鲜切花生产基地,特别是百合花已成为凌源的一张文旅金名片。
走进凌源百合博览园,花香迎面,各色花卉映入眼帘,红的热烈、白的素雅、粉的娇嫩,宛若进入了一片花的海洋。据悉,园区建设已完成玻璃温室约1.74万平方米,引进南方常绿植物50余种近千株,种植百合品种486个近5万株。
“作为一座集花卉展示、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我们已建设完善室内餐饮、游乐、休闲空间近2000平方米。未来,园区将通过‘百合+’模式整合种植、文旅、物流等产业链。”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体验民俗文化
采风活动期间,采风团来到凌源市政府旁的露天皮影戏台前,已是傍晚,只见市民游客端坐在板凳上,等待着一场好戏开场。随着锣鼓声骤然响起,现场瞬间安静,好戏开场,光影交错间,皮影人偶在凌源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景春等老艺人的指尖跳动起来,伴随的腔调时而高亢,时而低语,引得阵阵欢呼。
“这是我第一次现场观看皮影戏,真的很有意思,有机会我也想试试看。”游客张女士说,皮影戏原本不在自己的旅行计划中,听说今天有皮影戏,出于好奇来观看,没想到被“种草”了。
凌源皮影不仅融入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还走出凌源,向世界展示了凌源的魅力。
2006年,凌源皮影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凌源还因高跷秧歌、榆州鼓乐、剪纸等民间艺术久负盛名,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皮影艺术)”。为推动非遗传承,凌源举办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与发展论坛、参加2024年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白俄罗斯展示展演活动等。
“我们还拍摄了皮影电影《红山女神》,传播了红色文化。未来,我们将继续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红山文化等融入艺术创作,提升红山文化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到凌源打卡。”凌源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说。
柏木烧鸡、豆腐脑、烧饼、羊汤……美食也是凌源的金字招牌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融合了15个民族丰富的饮食文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味特色,走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特色美食的身影。
“老板,加汤!”凌源羊汤是凌源市的传统美食,至今已绵延300余年,深受食客追捧。“凌源美食有七绝八艺十五味,好吃又好学,在这里可以像本地人一样品美食、看大戏,让人印象深刻。”采风团成员、旅游达人寇金库说。
谈及未来发展,凌源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张兴说:“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激活红山、化石、汤泉、红色四大文化优势,通过创新举办文旅活动,有效提升文旅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不断擦亮城市文旅品牌。”(本报见习记者 高 雅)
来源: 中国旅游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