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峡谷
闻名遐迩的黄河大峡谷雄踞于甘肃省白银市西南。万顷黄河波涛从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河口涌入大峡,翻卷奔腾穿过31.5公里长的峡谷,到水川西峡口冲泻而出。因其峡长、峡奇、峡险堪称黄河之最,故名黄河大峡谷。
黄河大峡谷采风诗稿之一
将军镇关
文/梁新永
自古关山千万重,
将军镇关气势雄。
一夫当关未点兵,
苍山翠影映霞红。

天然景观“将军镇关”位于峡谷一线天处,将军巍然屹立,宛若一峰,身披重甲,戍守边关。晨曦初照,铠甲闪烁冷峻的光芒;晚霞在天,河水辉映伟岸的身躯。将军镇关,一方平安。尽管一夫当关未点兵,但苍山翠影映霞红。
黄河大峡谷采风诗稿之二
煮人锅
文/梁新永
浪涌水险锅沸腾,
多少筏客常饮恨。
如今大峡早安澜,
原是电站已落成。
煮人锅,也叫煮锅。此处两岸悬崖高耸,犬牙交错,突入河中,把河水逼成一线,两边各形成一巨大漩涡,宛若两口大锅,两锅中所夹水梁高三米有余,一旦羊皮筏子漩入锅中,很难划出,其险恶之状可想而知,故名煮人锅,是大峡第一险境。如今电站落成,水流趋缓,其险已去。
黄河大峡谷采风诗稿之三
大小照碑
文/梁新永
往事如川峡中流,
大小照碑立岸头。
魂牵梦萦凝岁月,
人定胜天韵长留。
此景点在山门上口东岸,高约30米,长约50米,好像是门庭高耸的照壁,河水被西岸拦门山所阻,向东直扑大照碑,大照碑一挡,河水陡然西转,水涌浪起,高七八丈,水花直飞碑顶,跌入龙门道内,也是峡中最危险的险滩之一。距此不远,尚有一处小照碑。过去筏客从“煮人锅”脱险后,还要历经这一险境。故而有歌谣流传至今:煮人锅里逃劫难,大照碑下留孤魂。
黄河大峡谷采风诗稿之四
雄狮饮川
文/梁新永
雄狮横川水中央,
霸气凌云慑禹王。
九曲黄河奔眼底,
不怒自威震八荒。
峡谷河边,一片草莽之地,阒无一人。一只雄狮正傲然而卧,身躯庞大而矫健,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精湛的技艺雕琢而成的艺术品,其神态似乎在向整个世界展示它那无与伦比的放松与自信。川在眼前,悠然慢饮,不时远望,以不威自怒向整个峡谷宣告着它的存在。
黄河大峡谷采风诗稿之五
情侣吻别
文/梁新永
款款相拥碧云间,
脉脉含情亿万年。
牛郎织女曾驻足,
峡谷连天证此缘。
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然雕琢的经典阴阳石。一个满是阴柔,婀娜多姿;一个充满阳刚,傲然挺立。似久别重逢,又如深情吻别。是经典的鹊桥相会?还是断桥的不期而遇?是《魂断蓝桥》的玛拉和罗伊?还是《泰坦尼克号》上的杰克和罗斯?是,还是不是,一段深情永远驻留天地之间。
黄河大峡谷采风诗稿之六
狼舌头
文/梁新永
狼舌横空裂岸悬,
野鸭惊飞入云烟。
独行幽峡留苍骨,
月夜长啸欲补天。

在荒芜的峡谷里,一只野狼的舌头横空而出,如同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刃,在黑暗中闪烁着诡异的光泽,让恐怖的色彩弥漫天际。野狼的喉咙间仿佛传出低沉的吼声,又仿佛是从地狱里传来的咆哮,每一声嚎叫都隐藏着无尽的邪恶、杀戮和贪婪。月夜燕飞高,若睹此景,令人胆寒。
黄河大峡谷采风诗稿之七
憩石屋
文/梁新永
何人幽隐在此居,
水光潋滟映碧虚。
半间洞房修仙地,
一川烟雨伴石屋。

水边的那座石屋,宛如一个隐藏在尘世中的神秘符号,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息。它的外形古朴而庄重,门始终敞开着,等待着远方来客,等待着有缘的人来此会晤。半间石屋,一川烟雨,见证着岁月流转,迎接着每位来宾。它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诗意和浪漫的气息,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黄河大峡谷采风诗稿之八
黄河印
文/梁新永
神印横川势若悬,
栉风沐雨亿年镌。
大禹治水犹昨日,
浪卷星河此地安。
峡谷中的这块巨石,长约二十米,宽有五米,宛如一枚大印,见证着黄河大峡的沧桑岁月,又恰似一块喜迎八方来客的迎门石,亦或是迎来送往的上马石和上马凳,祈福送祥,实心实意,寓意财源广进,官运亨通。
黄河大峡谷采风诗稿之九
雄鹰捕食
文/梁新永
鹰立危崖看云苍,
铁喙金眸势欲翔。
飞禽走兽皆惊悚,
一声唳破九秋霜。

雄鹰扑食在鸳鸯岭西南,有一巨石活似猛禽雄鹰,立于距离水面十余米处,身姿矫健,振翅欲飞,神态逼真,活灵活现,可谓大峡奇景之最。
黄河大峡谷采风诗稿之十
古岩画
文/梁新永
水岸凿刻越千年,
农耕渔猎映崖岩。
禹迹娲踪寻痕迹,
始知先民有遗篇。

黄河大峡不仅景色壮美,而且充满神秘色彩,岩崖峭壁上偶见镌刻着为数不多的古岩画,这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这些岩画记录着禹迹娲踪的痕迹,仿佛将跨越千年的先民狩猎、耕耘的劳作时光凝固在那一瞬间,犹如无言的史书,承载着远古时代的文明密码,等待着后人去解读。
作者简介
梁新永,中共党员。文化学者,职业经理人,商业策划师,兰州大学客座研究员。曾在甘肃骨干企业及世界五百强企业从事高级管理工作,先后荣获甘肃省文明青年、甘肃省新长征突击手和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早年受业于我国著名内功拳家杨露禅门下五代传人和西青先生,是郭云深一脉形意拳、程廷华一脉八卦掌、崔毅士一脉杨式太极拳、陈济生一脉静功缠丝太极拳、王芗斋一脉意拳在西北兰州的代表性传承人。
现为中国新诗协会甘肃分会会长,甘肃省静功缠丝太极拳研究会会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