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日报】
昆明池·七夕公园的“鹊桥”(8月28日摄)。
今天是8月29日,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是传说故事中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之日,亦是女孩子渴求智慧与巧艺的祈愿之日。
七夕节是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有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祈祷姻缘、观牵牛织女星等传统习俗。穿越千年,这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至今仍焕发着无尽的光彩与活力。
七夕今宵看碧霄
观牛郎星、织女星,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传说,共同构筑了七夕节的浪漫。
传说中,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造,每日在天宫编织绚烂的云霞。厌倦了天界的她,私降凡间,与河西的牛郎成婚。天帝得知后震怒,命人将织女押回天宫。牛郎不忍分离,以一担挑起儿女追至天际。王母见状,以一道天河将两人阻隔,只允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二人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每年此日,千万喜鹊汇聚在天河,搭起鹊桥,助牛郎织女团圆。
这个象征着古人对自由与爱情深切向往的美丽传说,体现了先民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与想象。
每年夏季,由织女星、牛郎星及天津四这3颗恒星组成的“大三角”,便会在夜空中清晰可见。银河自这个三角区内向外延伸,纵贯天幕;织女星与牛郎星分处银河两岸。织女星明亮孤独,牛郎星则与身旁两颗稍暗的恒星连成一线,宛如传说中的“牛郎担子”。这一独特的星象,正是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最为古老的来源。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北宋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以极致浪漫的笔触,道尽了牛郎织女的夫妻情深。
若想探寻他们的爱情故事,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的石婆庙不可错过。
2007年,长安斗门石婆庙七夕传说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存汉武帝元狩三年在昆明池畔所立的牛郎织女石像,被当地人称为“石爷神”“石婆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与牛郎织女传说有关的实物遗迹。如今,当地还保留着农历正月十七婚庆日、七月七相会日两大庙会活动,形成了独有的七夕文化传统。
夫妻墓志证同心
被赋予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传说的七夕节,承载着人们对坚贞爱情的美好想象。这种珍视和期许,不仅存在于诗词传说中,还呈现在出土碑志上。
珍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鸳鸯七志”,是北魏7对贵族显宦夫妻的墓志。其书法精美、刻工高超,不仅展现出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鲜卑贵族阶层家庭和社会变迁的鲜活历史,还反映出在儒家传统礼制影响下,北魏族姓的门第婚姻、家庭伦理、门阀制度以及民族融合的演变轨迹。
20世纪30年代,我国近现代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向西安碑林捐赠了300余种碑志,“鸳鸯七志”就在其中。于右任还自题书斋名为“鸳鸯七志斋”,他购藏的若干碑石也被称为“鸳鸯七志斋藏石”。
8月27日,西安碑林博物馆“贞珉千年——于右任与鸳鸯七志斋藏石展”展厅里人来人往,陈列在第二单元的“鸳鸯七志”尤受游客关注。
“从‘鸳鸯七志’的志文中,我们可以窥见这7对夫妻的情感生活与家庭关系。”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员韩雪介绍,志文中,丈夫被描述为“才高器远”“能宽能平”,妻子则被赞扬“功容聪晓”“礼德汪翔”,夫妻间琴瑟和鸣。
除了“鸳鸯七志”,韩雪还向记者介绍了韦应物夫妻墓志。韦应物之妻元苹的墓志由韦应物亲自撰文并书写,字里行间满含对妻子的深切怀念。
公元756年,20岁的韦应物娶了小他4岁的元苹为妻。二人生活清贫但相互扶持,携手走过了20年,成为情趣相投、心灵相通的知己。妻子病逝后,韦应物悲痛万分,写下了数篇悼亡诗。
“参照墓志中的相关记载,并结合韦应物的19首悼亡诗,我们更能深切感受到他与妻子之间那份真挚的相知相爱之情。”韩雪说。
穿针引线乞巧慧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乞巧节得名于“七姐诞”的“乞巧”习俗。七姐诞就是织女、天仙娘娘的诞辰,在农历七月初七。女子会在这天进行祭祀祈福、技艺展示等活动。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七月七的习俗或有差异,但共同点不外乎‘情’和‘巧’。我们大荔至今仍传续着一系列古朴有趣的民俗仪式,体现了当地女性对巧慧和手艺的赞美和追求。”大荔县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林宏霞说。
大荔乞巧节传统民俗仪式的多个环节需要提前多日准备,如缚巧姑、搭巧棚、泡巧芽、蒸巧馍。到了乞巧节当天,人们会迎巧姑、掐巧、卜巧、磨碗乞巧、背巧歌等。
巧芽是指姑娘们在农历六月初六时,选出大麦、小麦、豌豆、红豆等7种谷物,放在一个碗中浸泡,每日换水,精心培育出的绿苗。小苗长成后,姑娘们再给巧芽缠上红丝线,寓意心灵手巧、五谷丰登。
磨碗乞巧更加独特。在巧姑像前,多名妇女手持瓷碗,相互摩擦发出声音。几位姑娘则在一旁或趴或卧,试图入睡。碗声停止后,做出纺线、织布等动作者被视为“得巧”,打瞌睡者会被戏称为“笨人”。
2003年,大荔乞巧节传统民俗活动在当地许庄镇西大壕村恢复。近年来,民俗活动还增加了更多展巧、赛巧的内容,如剪纸、刺绣、书法、皮影表演等,提高了观赏性和群众参与度。2013年,大荔乞巧节被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已经举办了21届。今年,我们将依托‘三秦四季·浪漫七夕’陕西省2025年新乡村巧娘才艺展示暨第三季非遗购物月活动,在大荔县东府广场现场演示传统乞巧民俗仪式。”大荔乞巧节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邱良生告诉记者。
据悉,该活动还设置了非遗项目及产品展示展销区、“七夕”元素剪纸作品展、传统纺织文化体验区等,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记者孙亚婷文/图
编辑:王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