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多彩贵州城多彩星光秀舞台灯火璀璨,伴随着贵州民族歌舞《跨越山海来相见》的悠扬旋律,由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敕勒歌 林城谣 北疆文化神州行·贵阳站” 乌兰牧骑全国巡演60周年纪念演出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内蒙古巴彦淖尔的四支乌兰牧骑队伍,与贵阳本土艺术家同台献艺,以歌传情、以舞为媒,让草原的豪迈与黔地的灵秀在 “爽爽贵阳” 碰撞出民族团结的火花。
傍晚7时许,暖场音乐便已点燃现场氛围 —— 大屏幕上交替播放着内蒙古的草原牧歌与贵州的山水画卷,台下观众早早入座,手里挥舞着荧光棒。“早就听说乌兰牧骑是‘红色文艺轻骑兵’,今天特意带爸妈来感受草原文化!” 家住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市民刘先生说,在家门口就能欣赏草原风情,他特别期待。
“从草原到山地,从马头琴到芦笙,不同的文化根脉,都深深扎在中华大地。” 主持人的话语引发台下共鸣,掌声此起彼伏。
当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的旋律响起,舞台上灯光骤变,乌拉特中旗乌兰牧骑的演奏者们指尖翻飞,浑厚激昂的琴声仿佛将观众带入辽阔草原 —— 万马嘶鸣、蹄声阵阵,台下观众忍不住跟着节奏轻轻拍手。演出结束后,演奏者巴亚勒格擦着额头的汗,眼里满是兴奋:“第一次来贵阳,超爱贵阳的天气与美食,尤其是酸汤鱼,酸辣鲜香太对我胃口了!我从7岁开始学习马头琴,这把琴陪我走过很多地方,希望通过这次表演加强双方文化交流,让更多人喜欢上马头琴,喜欢上草原文化!”
这边草原风情刚落幕,那边黔地韵味便接档登场。侗族合唱团唱响《侗歌声声唱给党》,演员身着侗族盛装,歌声如山泉清冽,唱出侗家人民的幸福生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排木鼓舞》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鼓声震天,舞姿奔放,被誉为 “东方迪斯科” 的韵律让台下观众纷纷起身拍照,不断喝彩:“太震撼了,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互动环节更是激起了两地文化交融的 “小火花”。“内蒙古的‘你好’怎么说?”“你会用贵阳话说‘今天晚上宵夜吃什么吗’?” ……主持人邀请观众上台互动,一问一答间笑声不断,两地文化在轻松对话中悄然融合。
21时30分,演出在《我在贵州等你》的旋律中落下帷幕。全体演员手拉手走上舞台,乌兰牧骑队员的蒙古袍与贵州演员的民族服饰相映成趣,大家跟着节奏跳起 “蹦苗迪”,台下观众也纷纷起身加入,歌声、笑声、掌声交织在一起。“这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民族团结的聚会。” 看完演出的贵阳市民王阿姨感慨,“草原的歌好听,我们贵州的舞也精彩,都是中华好文化,这样的交流要多来!”
六十年来,乌兰牧骑始终秉承“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优良传统,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以北疆之音传递党的关怀,以舞蹈之美凝聚民族情感,筑起一道牢固的文化长城。“这是我第三次来贵阳,贵阳人的热情每次都让我感动。尽管文化各异,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北疆文化神州行乌兰牧骑全国巡演副领队张利军表示,“此次巡演团一行35人,希望用精彩的节目促进两地文化‘手拉手’、心连心。”
据悉,此次 “北疆文化神州行” 乌兰牧骑全国巡演贵阳站后续还将于8月29日、30日分别在文昌阁日晷广场、花溪公园音乐广场继续上演。届时,草原的长调、苗族的飞歌、马头琴与芦笙的对话,还将在贵阳的夜空下继续奏响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的动人乐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丹
编辑 罗昌
二审 杨唯
三审 胡丽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