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藏在青海西部的大西北,青藏高原的肚子里头。格尔木这个名字是蒙古语,意思是河流多的地方,其实当地河水不算太多,但它确实是条重要的交通线上的节点。城市总面积有11.9万平方公里,市区海拔2800米左右,气候干冷,冬天长夏天短,一年降雨就那么点,四十多毫米。格尔木不是老城,它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修路才冒出来的新兴地方,现在成了海西州的一个大市,管着几个乡镇和街道。
格尔木的起步全靠一条路,就是青藏公路。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内地得给那边运粮食和物资,当时靠骆驼队拉,路途远,天气恶劣,损失大。慕生忠这个人,当时在西藏工委干组织部长,他看这样不行,就想修条公路。慕生忠是甘肃天水人,1917年生,早年参加红军,长征、抗战。1953年底,他带队从拉萨勘探路线,花了一个半月,查清楚旧路的危险点,山崩泥石流太多。他觉得得从格尔木这边新开一条路,上报中央,1954年初批了,但就三十万块,设备也有限,他又从交通部要了三万补充。
1954年5月11日,工程开工,慕生忠带十九名干部和一百四十名民工,后来队伍扩到一千两百多人。在格尔木这片戈壁滩上干活,高原反应强,冻土硬,沼泽多,泥石流时不时来。公路从格尔木到拉萨,直线七百六十公里,实际修了一千多公里。工人用铁锹十字镐挖,炸药爆破岩石,七个月零四天,12月15日通车。这条路通了,卡车能直接运东西去西藏,格尔木就成了起点站。
公路修好,格尔木开始建城。第一批人就是筑路队,他们盖房、挖渠、种树,把荒地变绿洲。慕生忠带头干,1955年管理局正式跑起来,格尔木从帐篷变成小镇。六十年代,设施慢慢齐全,人口增。七十年代,国家把军工企业迁西北,格尔木位置好,东连西宁,南到拉萨,西接乌鲁木齐,成了企业落脚点。
现在格尔木人口情况挺特别,常住人口2022年底是22.31万,城镇化率近90%。户籍人口十三万多,常住二十多万,其中汉族占七成,少数民族三成,有蒙古藏回土撒拉等三十五个民族。关键是军人比例高,差不多一半是军人或军属,这让格尔木叫兵城。
军人多直接带来安全感,格尔木犯罪率低,治安好。2025年4月,它第十次拿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双拥就是军民共建,格尔木从1992年起就连续获评,青海的旗帜。市委市政府重视,定期开会研究双拥,纳入规划。军人参与地方事情,修路绿化,社区稳定。
而且格尔木经济依靠资源,第二产业占六成多。柴达木盆地有石油天然气,石油储量三亿吨,远景十亿;天然气三千亿立方,远景五千亿。还有钾镁盐矿,察尔汗盐湖最大,钾肥百万吨级。工业从无到有,现在2022年GDP四百多亿,人均二十万。
格尔木不是大都市,但它独特,兵城标签让它安全。格尔木的故事告诉我们,边疆稳定靠军民努力,从荒漠到繁华不容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