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大雨冲走了连日来的暑气,打开窗,清凉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禁不住想即刻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褪去满身被暑天浸透了的闷湿燥热。工作闲暇之余,我和家人开车直达郊外四河头湿地,开启了久违的户外野餐。
一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人们像约好了似的,纷纷走出家门。车窗外,绿树浓荫,徒骇河似一条蜿蜒的翠色玉带。远望去,河边已经像蘑菇一样,鼓起了各色天幕和帐篷。我们常去的那一块草地,已经被两个帐篷占据,找了好久,才找到一块地势平缓的空地。
在杂草和灌木稀疏的地方,我们停了车。老公忙着把后备箱里的水袋、无烟烧烤炉和食材箱搬下来。我和女儿扯起了军绿色的人字形天幕,牵着风绳,找合适的地方钉地钉。天幕撑起的那一刻,瞬间筑起一道清凉的屏障,凉意从草坡、河畔、芦苇丛轻拂而来,丝丝浸润全身,涤荡着每一个细胞。
老公架好烤炉,在炉底放上七八块黢黑的无烟炭,然后用长柄火柴点燃,炭火噼里啪啦地燃起来。我把在家精心穿好的鱼片、肉串、彩椒串,连同玉米段、土豆片、红薯片,五颜六色地摆上烤架,淋上一层油,翻烤一会儿,再撒上一层烧烤料。滋滋作响中,油脂滴滴答答地掉落下来,微焦的炭火味混着孜然辣椒的香气,丝丝缕缕地弥漫开来,口水禁不住直往外流。一家人围炉而坐,边翻烤,边说笑,美味与欢愉同时入口,连微风都染上了满足的味道。
吃完饭,收拾起烤炉,我煮上一壶清茶,拿起那本看了一半的书——《日子不慌不忙,我们来日方长》,享受起书页间的宁静时光。女儿则像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蹲在河边玩起了水,纤细的手指在水流里拨动着,水珠碎银般在指间跳跃。老公含笑走过去,随手捡起一块小石头,手腕一抖……石块便在水面欢快地跳起来,轻盈地击出三朵小小的水花才沉入河底。女儿不服气地嚷道:“我也会!”她顺手拿起一块石子,侧着身子一抛,竟也激起一串串水花。她兴奋地拍手跳了起来,声响惊动了芦苇丛中的水鸟,它们“扑棱棱”一声,惊碎了河面倒映的晚霞。
黄昏的光晕温柔地漫过地平线,蝉唱声声,蛙鸣阵阵,清风徐徐吹来,我们收拾行囊开车返程。车子沿着河边行驶,水面倒映着初上的点点灯火,远处的树丛和河水混成一片灰蓝色的薄雾,野餐的喧闹声,炉火的噼啪声,我们的说笑声,都沉入无边的暮色里。
生活本该如此,忙时有序,闲时有趣;在奔波与停驻间找到平衡,让平凡日子也能流淌出诗意。这或许就是朴实的生活智慧:既能紧握时光的缰绳,也懂得在秋天的晚风里,摊开掌心,看一片芦苇絮打着旋儿,慢慢悠悠地落下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