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雅安日报》(记者高菲菲)
交旅融合发展,图为名山区茶园绿道 陈浩森 摄
荥经县龙苍沟熊猫翠竹长廊
中国·雅安318自驾大本营,打造“交通+文旅”新场景 韩毅 摄
“路通一处、业兴一片”,航拍石棉县境内高速路风光
“交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图为汉源县甘溪坝至清溪公路
传统客运车升级为全域游摆渡车
交旅融合发展,图为芦山草坪沿江路村道 韩毅 摄
省道432线宝康路美景 韩毅 摄
省道104线雨城区坪石至回龙(洪雅界)段改建工程全线建成通车 韩毅 摄
航拍泸石高速公路石棉段风光
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名山百丈湖段 韩毅 摄
航拍雅康高速公路天全服务区全貌
初秋的雅安,青山似黛,碧水扬波,条条公路如灵动的丝带,蜿蜒穿梭于山水之间,将熊猫秘境的神奇秀美、蒙顶茶香的悠远醇厚与318公路的豪情壮志紧密串联。9月1日,全省交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将在雅安召开,这座肩负“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使命的城市,正以“交通为脉、文旅为魂”的深度融合实践,书写着雅安交旅融合发展新画卷。
8月25日,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雅安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的决定》。此次全会立足雅安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根基,既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重要指示精神,又坚决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战略部署,更为雅安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精准指明了前行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全会明确提出雅安要全力“建设全国最美国道318公路旅行目的地”的目标。雅安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余万俊表示,这一目标为雅安交旅融合发展实践照亮了前行道路,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深感责任在肩、使命重大。接下来,将紧紧依托全省大峨眉交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扎实高效推进交旅融合各项工作,以高品质的交通基础设施全力助推文旅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近年来,雅安紧紧锚定省委部署,以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强大牵引,统筹谋划并大力实施交旅项目32个,完成规划期投资约49亿元。当下,全省正全力推进大峨眉等四大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雅安积极主动融入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局,成功争取到49个交通项目纳入其中,建设规模达645公里,总投资509亿元。其中,高速公路项目4条,投资高达379亿元,峨汉高速已顺利建成通车,邛芦荥高速已开工建设,成雅高速扩容项目计划于三季度控制性工程开工,乐荥高速也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国省干线等项目规划投资130亿元,规划期完成投资32亿元,而目前实际已完成44亿元,投资完成率高达137%。
同时,雅安高效整合各类行业项目资源,积极打造大渡河精品红色旅游环线、G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及大熊猫相关国际旅游线等,为交旅合作筑牢坚实基础。依托农村公路,成功串联起特色产业,已建成至美茶园绿道等11条旅游环线、超400公里的交通旅游廊道。余万俊称,全省交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在雅安召开,雅安将借此契机顺势而为,助力大峨眉交旅融合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为雅安“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贡献磅礴力量。
机制破局
高位统筹打通融合“中梗阻”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雅安交通运输系统以“谋定即动、谋深做实”的担当扛起重任,将规划引领作为破局关键,高起点擘画“十五五”交旅融合蓝图。立足全局谋长远,雅安交通运输系统精准对接国家、省、市战略与文旅需求,以“多规合一”强化顶层设计,推动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深度耦合,让交通基建布局与文旅资源开发同频共振、景区体系建设同题共答,为未来五年交旅融合筑牢根基。
交旅融合并非简单的 “交通+旅游”的叠加,而是打破壁垒、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雅安交通运输系统深谙此理,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地,构建起“上下联动、全域协同”推进机制,为融合发展下足硬功夫。
规划引领是首要“定盘星”。雅安以《雅安市旅游交通总体发展规划(2024-2035)》为总纲,无缝衔接《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规划》《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雅安行动方案》,将大熊猫生态走廊、茶马古道文化带等12条主题旅游线路,精准“嵌入”交通规划,实现交通项目与文旅资源“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当前,成雅高速扩容“加速跑”、邛芦荥高速“稳落地”,这些项目早已超越交通通道属性,成为串联美景、承载文化的“文旅动脉”,强势推动雅安从“过境中转站”向“国际旅游目的地”加速蝶变。
“点长+专员” 是推进“加速器”。雅安创新建立“党政牵头、全员发力”的工作体系: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四大班子”成员、“两院”主要领导及离岗待退厅级干部任“点长”靠前指挥,市级部门负责人任“专员”全程服务,形成“靠前指挥+全程服务”闭环。“每周现场督导、每月调度落实、季度专题协调、半年综合报告”的硬制度,确保国道318公路旅行目的地配套等重点项目高效推进。
雅安市交通运输局项目办相关负责人坦言:“过去项目常遇部门协调难题,如今‘点长’现场破梗阻、‘专员’精准对接需求,效率至少提升30%。”
区域协同是重要“强支撑”。雅安主动扛起大峨眉交旅融合责任,联合乐山、眉山“攥指成拳”,签订《大峨眉“三山旅游环线”交通运输执法协作机制》。聚焦“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黄金线路,三地开展节假日联合巡查、超限超载联合治理,建立联席会议、应急联动等四项机制。
今年“五一”假期,三地联合执法查处违规旅游包车10余辆、疏导拥堵20余处,让“环线执法+旅游服务”模式成为区域交旅协同的“雅安样板”。
路网升级
构建“快旅慢游”双循环交通网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市委五届七次全会锚定交通“基础性先导性”定位,将完善“快旅慢游”交通网络列为文旅融合重点任务。雅安以“闻令即动、扛责力行”的担当,紧扣“快旅有速度、慢游有温度”目标,加速构建“外畅内联、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用路网升级的实效为交文旅融合注入强劲动能。
雅安交通运输系统正以务实举措推进交文旅融合:加密对外交通干线,提升区域通达效率;优化景区周边路网衔接,打通连接线、畅通微循环;改善旅游道路通行条件,攻坚瓶颈路段与拥堵节点;全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旅游公路网络,确保游客“来得快捷、行得顺畅”。
“以前从成都到雅安看熊猫,节假日高速堵车加景区接驳,全程得3个多小时;现在成雅铁路加景区直通车,2小时就到碧峰峡门口!” 成都游客李洁的切身感受,正是雅安路网升级的生动注脚。从“堵在路上”到“畅玩途中”,雅安正以“快旅”破空间之限,以“慢游”拓体验之深。
“1+N”大通道,撑起“快旅”硬骨架。雅安以成雅铁路为轴心,串联成雅、雅西、雅康、雅乐高速形成“十字型”主通道,成名、峨汉、泸石高速加密织网,实现中心城区与各县(区)1.5小时直达、80%以上核心景区高速全覆盖。2023年12月峨汉高速通车,汉源到成都平原新增“便捷动脉”,半年内带动汉源湖旅游收入同比飙升30%;G5京昆高速成雅段扩容工程火热推进,将升级为双向8车道,未来成雅通行效率再提速,为“成雅1.5小时生活圈”注入新活力。
国省干线,铺就“慢游”风景线。作为“全国最美国道318公路旅行目的地”核心,国道318线雅安段承载“此生必驾”情怀蜿蜒穿境,与国道351线、国道108线等国省干线交织成网,串起“熊猫秘境”“蒙茶雅韵”“贡嘎云海”等五条特色游廊。省道104线改建后,形成“一环三带”旅游环线,望鱼古镇车程从1小时缩短至30分钟,2024年9月至今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收入近3.2亿元,更成为大峨眉“三山旅游环线”关键一环;名山区名王路等以“中国至美茶园绿道”为魂,今年5月承办“全国村跑”,让全国跑友沉浸式体验“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的茶旅诗意。
农村公路,畅通全域 “微循环”。雅安推进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十四五”规划以来,建成2000余公里“民生路”“旅游路”,打造百里果蔬长廊、熊猫翠竹长廊等一批旅游环线。其中,熊猫翠竹长廊获评交通运输部 “最具人气的路”,悠然森林绿道入选 “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如今,农村公路串联起乡村民宿集群,带动农特文创产品出圈,2024年雅安乡村民宿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真正实现“路通家门、客进山村、钱进农户”,让交旅融合的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业态创新
以交促旅激活产业新动能
交通是文旅融合的“先行官”,文旅是交通升级的“动力源”,二者同向发力、互促共进,构成现代旅游业体系的核心支撑。在全省交旅融合示范区建设中,省交通运输厅提出“规划、政策、设施、服务、业态”五个融合理念,为雅安指明了实践路径。
如何践行?雅安以“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担当,锚定“以交促旅、以旅兴产”核心理念,通过“交通+旅游+产业”多元模式,誓将交通线打造成产业线、致富线,让每一条道路都成为区域发展 “新引擎”,真正实现“路通一处、业兴一片”。比如,针对游客多元个性需求,雅安鼓励运输企业创新发展旅游直通车、定制客运、预约响应服务,探索“落地租车、异地还车”便利模式;同时强化运输衔接,升级“最后一公里”接驳体验,确保游客出行便捷、舒适、高效。
特色线路织就全域旅游“黄金网”。雨城区以熊猫温泉大道、雅上线为纽带,1小时串联周公山、碧峰峡等核心景点,精心打造“红豆相思”“藏茶遗韵” 网红走廊,推出11条精品慢游线路。2024年,这条“旅游动脉”带动域内景区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惠及农户1.2万户,人均增收突破2000元,让交通红利实实在在转化为百姓福祉。
名山区则依托“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将传统农村客运“黄包车” 升级为“全域游摆渡车”,开通旅游摆渡车、民宿接送、乡村包车定制服务,累计服务游客100余万人次,直接带动沿线茶叶销售额增长30%,让茶香伴着路网飘向全国。
智慧服务破解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针对自由行游客“换乘难、找车烦”的痛点,雅安打出“线上+线下”组合拳:线上开通火车站至喇叭河、王岗坪等景区直通车,2025年以来已开行56车次,输送游客2800余人次;线下投入53辆客运车辆,开通至碧峰峡、上里古镇等景区专线,运输旅客超4万人次,真正实现“火车站-景区”零距离换乘。
在雅安站(雅安火车站)出站口,醒目的景区直通车展示牌一目了然,游客扫码即可预约购票。“以前来雅安要到处找旅游大巴,现在出高铁站就能坐车,太方便了!” 今年暑期,重庆游客张华带着孩子来雅避暑,刚出站就搭上直通车,对这份“雅安便利”赞不绝口。
“交商邮农旅供”融合,打开助农增收“新通道”。雅安聚焦农村物流不畅、农特产品“出山难”的痛点,在名山区骑龙村、解放村等打造多功能示范站点,集农资销售、商超零售、客运服务于一体,让小站点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平台”。
以骑龙村为例,依托“交通+电商”模式,整合茶叶、水果等农特产品,2024年“线上+线下”销售额达15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直接增收30万元,让“山间货”顺利走出大山、走进城市餐桌。
汉源县则借峨汉高速通车之势,建立“高速+冷链”物流体系,让花椒、甜樱桃等特色农产品2小时直达成都市场,2024年农产品外销额同比增长25%,让交通动脉成为乡村产业的“致富动脉”。
文化赋能
特色IP打造交旅“破圈”样本
如果交通是交旅融合的“骨架”,那文化便是注入生命力的“灵魂”。
立足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在全省交旅融合示范区建设中,雅安深谙“IP为王、文化制胜”之道,以“深挖底蕴、创新表达”的担当,将大熊猫、茶文化、318公路文化等特色IP转化为交旅融合的“破圈利器”—— 既高标准打造“在路上即风景”的特色旅游线路,又通过大会造势、IP铸牌、场景创新,让交通线路有“颜值” 更有“内涵”,推动交旅融合从“流量吸引”向“留量沉淀”跨越,书写文化赋能的“雅安答卷”。
借大会造势,让文化红利惠及民生。2024年,雅安高标准承办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以“一场大会激活一座城”的魄力,邀请45家主流媒体刊发报道1500余篇,话题总触达量破3亿人次、阅读量2.1亿次。
乘大会东风,雅安推广“金熊猫”旅游服务标准,带动旅游公路沿线新增特色餐饮、民宿100余家,改造提升500余家。碧峰峡周边村民李惠的转变尤为典型:她将自家房屋改造成“熊猫主题民宿”,2024年营业额达40万元,“以前靠种庄稼糊口,现在在家门口端稳了‘旅游碗’”——这正是雅安以文化赋能交旅,让发展红利扎根民生的生动注脚。
深耕特色IP,让品牌名片走向世界。立足大熊猫文化发源地的独特优势,雅安举办大熊猫与自然电影周、国际文化周等活动30余次,中外媒体报道超3000篇,覆盖20余个国家和地区、触达2亿人次,让大熊猫名片享誉全球。
围绕“建设全国最美国道318 公路旅行目的地”,雅安打响中国・雅安318自驾大本营品牌,年服务自驾车辆超10万台次、游客超50万人次,承办自驾游装备展、音乐节、自驾节,开设房车营地,成为全国知名网红打卡点。今年“五一”期间,318自驾大本营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同步拉动周边餐饮、住宿收入显著增长,让“此生必驾 318”的情怀与雅安深度绑定。
创新场景表达,让旅途成为文化体验。雅安打破服务区“停车休息”的传统定位,打造“文旅+交通”新场景。
雅康高速公路天全服务区,开创了全国首个集大熊猫主题文化与国道318线景观大道入藏门户功能于一体的双主题服务区,并以“鲟龙虹桥”连接竹海渔乡博物馆,开创“一区连两域、文旅融交通”的全国先例。服务区自投入运营以来,已成为全国知名的高速公路旅游打卡地和重要旅游点,年均服务旅客超1000万人次,年均接待游客量位居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前列,其巨大客流基础为探索服务区开放新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服务区融入“贡椒文化”,设置体验区与销售区,年销售额超100万元;国道351线禾茂田园服务区打造“田园景观+亲子体验”场景,成为家庭游客的“打卡首选”。这些服务区不再是旅途的“中转站”,而是承载文化内涵的“体验站”,让每一段行程都充满文化温度。
站在全省交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推进会的新起点,雅安正以更坚定的担当推进“全国最美国道318公路旅行目的地”建设。余万俊表示,未来,雅安将进一步完善快进通道、畅通干线瓶颈、优化服务设施,全力实现 “快进有效率、慢游有趣味、路上有服务、出行有保障”,致力于打造全国枢纽型交旅融合生态发展样板,为全省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雅安力量。
图片除署名外部分由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