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是深圳地铁三号线延长线的终站,不靠海,也没有景点,几乎没有人会逆向前来。但这两年,不少年轻人穿过整座城市,就为了看一座无人居住的怪楼。
这附近曾经是龙岗墟,那栋长相怪异的楼就在墟里,在一片矮楼瓦房中。怪楼过去是当地最高的楼、最贵的楼,也是最神秘的楼。全混凝土结构、错综复杂的内部空间、几乎没有窗户,像碉堡般耸立在天际线中。
龙岗怪楼内外。图/钟振彬
几十年来的长期封闭,自然流传出各种都市传说:二十年才完工的“挡煞”之楼、战争与海员的往事、奇特复杂的家庭故事……住得久的邻居多少都知道,怪楼建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主人当时已是年近八十的老翁,听说娶了个非常年轻的老婆。还有传闻说,这楼一盖就是十来年,附近整日都能听见修建的敲打声。后来,怪楼主人离世,传言越发离奇,说它处处都是浴缸和水,楼梯窄小、层级繁绕,不透光,终日不见人踪影。
中学时,我每日放学从这经过,印象中看到门口晾晒过衣衫,再后来不知哪年楼就被锁上。如今街道萧条,成片老屋陆续已成危楼,我们的拍摄也由此开始。
在影像、口述历史、档案研究、建筑扫描与声音艺术的“大乱炖”下,怪楼似乎有了清晰的迹象:上个世纪,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赶集墟市。在香港发迹的老商人温耀光买下这块地,推掉旧瓦屋盖楼。问及为什么盖这栋楼,大家都语焉不详,大多归因于风水先生的劝诫或是对战乱的恐惧,“以前有很多老人知道得很清楚啊,现在大多都过世了”。
十几年前,怪楼被卖给了地产公司,原主人的后代在旧墟里销声匿迹,这栋楼却难以低调。在楼上,我们看见一句嵌瓷诗曰“青春娇贵老春更宝贵”,齐声笑了。想到温耀光那时已年过古稀,就越深觉,这或许又是一次时代的审美错位。也许慢慢会有人懂他,但未必是附近的人。
(作者系羊城晚报山海计划入选项目《龙岗怪楼》艺术指导)
《羊城晚报》2025年8月31日A8版报道
文|孙诗
海报|蔡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