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沂源县牛郎织女景区被星光与灯光交织成一片梦幻之境。开幕式以“‘我们的节日·七夕’——星河鹊语·爱在沂源”为主题,将传统节俗与现代艺术深度融合,为这个以“爱情文化发源地”闻名的鲁中县城,开启了一场持续四天的文旅盛宴。
视听盛宴:非遗与经典的时空对话
开幕式现场,每一秒都浸透着文化的温度。主题歌曲《如果爱》全球首发,旋律如沂河之水潺潺流淌,歌词中“沂源的星,织女的情”直击人心,成为传播本地爱情文化的“声音名片”;沉浸式情景剧《缘起·沂源》更是一大亮点,演员们以织女洞、牛郎庙、沂河为背景,将“天上银河,地上沂河”的传说与现代旅游场景巧妙交织,让观众在移步换景中读懂沂源的“山水爱情密码”。
非遗传承人朱化增的京东大鼓《天河缘》一登场,便以独特的韵律将观众带入“牛郎织女”的古老叙事。当“琼瑶歌后”高胜美以一曲《千年等一回》掀起全场大合唱时,许多观众眼含热泪——这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更是对“爱情忠贞”这一永恒主题的共鸣。压轴的烟花秀《情燃沂源》更将夜空化作画布,金色、银色的火花如流星坠落,照亮了沂河两岸,也点燃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
从“一节”到“一域”:全域旅游的浪漫升级
本届七夕情侣节不仅是文化的盛宴,更是沂源文旅融合的“升级版”。活动在保留沉浸式演绎、烟花秀等经典项目基础上,创新推出“七夕闯关赛”“古风市集”“非遗手作体验”等11个主题活动,让传统节俗“活”在当下。
“爱的表白”闯关赛:情侣们需携手完成“鹊桥投壶”“星河拼图”等任务,在互动中重温爱情的甜蜜;
“爱在七夕”乞巧市集:非遗匠人现场展示沂源剪纸、草编等技艺,游客可亲手制作“乞巧果”,体验“穿针乞巧”的古风;
星空露营音乐会:在燕崖镇天清·栖溪源景区,帐篷与星空相伴,民谣吉他与虫鸣交织,年轻人围坐篝火,分享爱情故事;
“缘定七夕”烧烤啤酒季:鲁村镇汇泉桃花岛景区将淄博烧烤与青岛啤酒搬到湖畔,游客可一边撸串畅饮,一边欣赏“满船清梦压星河”的夜景。
此外,沂源还推出多条“爱情主题旅游线路”:探秘鲁山溶洞群的“地质奇缘之旅”、阳三峪的“乡村野趣之旅”、神农药谷的“养生康养之旅”,让游客在感受浪漫的同时,深度体验沂源的山水乡野。
文化为魂:十七年坚守铸就“爱情IP”
自2008年首届七夕情侣节举办以来,沂源始终将这一活动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的“核心引擎”。十七年间,活动从单一的文艺演出发展为涵盖非遗展示、产业联动、文明新风倡导的综合性平台,更开创了“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农商联动”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如今,“牛郎织女传说”作为国家级非遗,已成为沂源最独特的文化标识。织女洞与牛郎庙“隔沂河相望”的地貌,被赋予“天上银河,地上沂河”的诗意解读;七夕情侣节则成为展示沂源形象的“金名片”,吸引着全国游客慕名而来。
未来已来:打造“立足淄博,走出山东”的爱情文化地标
站在新的起点,沂源的“爱情文旅”蓝图已清晰可见。下一步,沂源将锚定“立足淄博,贴近沂蒙,走出山东”目标,以“一山一水五线八片多点”为总体布局,集中突破“一洞一馆一湾一传说”(鲁山溶洞群、牛郎织女民俗馆、龙湾水乡、爱情传说核心区),通过业态创新、产品升级、服务提质,推动文化、旅游、农业、商业深度融合。
计划打造“爱情主题文旅小镇”,将织女洞、牛郎庙、沂河景观带串联成“爱情文化轴”,配套建设婚恋摄影基地、非遗体验工坊;推出“爱情文化研学游”,让青少年在参观中了解七夕习俗;甚至探索“爱情元宇宙”项目,用数字技术还原“牛郎织女”传说场景,吸引年轻群体。
更值得期待的是,沂源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快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新风。通过举办“最美家庭”“爱情模范”评选,倡导“忠贞、责任、包容”的爱情观;在景区设置“文明婚俗”宣传栏,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让“爱情文化发源地”的金字招牌不仅闪耀在文旅领域,更成为引领时代新风的道德高地。
让爱情文化在新时代“生生不息”
从“牛郎织女传说”的非遗传承,到七夕情侣节的十七年坚守;从单一景区到全域联动,从文化展示到产业融合,沂源用一场场浪漫的约定,书写着文旅融合的“山东样本”。当星河再次洒落沂河,当非遗与现代在沂源大地碰撞出火花,这座小城正以“爱情”为笔,绘就一幅“文化兴、旅游旺、百姓富”的壮美画卷。未来,沂源的“七夕故事”,必将更加动人,更加精彩。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潘海波 通讯员 董玉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