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太没良心!
8月26日,一个视频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中国小伙去巴基斯坦旅游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个纪念碑,它是为了纪念援建巴铁牺牲的中国人。
然而,这里却满是涂鸦,破败不堪,连上面的碑文都掉了,当地警察的态度还十分嚣张,网友忍不住大骂:什么巴铁,都是假象!
最近,有一个博主和他的兄弟老温决定花天去20我们的好朋友巴铁那里一探究竟博主。这个标题的确吸引人,毕竟我们总说巴铁巴铁,可巴铁到底铁不铁,我们也不知道。
这个话题可吸引了人们的好奇心。
于是,二人抱着探索的心,很快就出发了。博主和他兄弟老温先从新疆出发,先到喀什再转车去塔县,这一路光高原反应就让他们够受的,老温蹲在草丛里自嘲这是 "高原天然氧吧"。
可谁能想到,真正让他们窝火的还在后面。
到了塔县国际汽车站,十几个人的队伍愣是排了一个多小时,就因为不断有巴基斯坦人插队。
不过排队时倒发现个有意思的事,好多巴基斯坦人背着大包小包全是中国货,一看就是做代购的,不得不说这商业头脑确实灵光。
折腾了好久,博主和老温总算上了车,有巴基斯坦人看到他们是中国人,主动递来小零食,这波操作又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
聊天时博主才知道,在巴基斯坦消费还分国籍定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这位巴铁透露,在巴基斯坦买东西,当地人花12 块钱,那么中国人要付 60,美国人更惨,得掏 30 美金,折合人民币 200 多。
虽说比美国人强点,但这种 "区别对待" 还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后来查了下驻卡拉奇总领馆的公告,发现签证费确实有差异,巴基斯坦公民申请赴华签证甚至有零费用的情况,看来这种区别定价在当地确实存在!
大概坐了几个小时的汽车以后,很快天就黑了。博主又搭坐另一辆车来到了巴基斯坦的边陲小镇——吉尔吉特。
博主和老温决定暂时休息一下,明天再出发。于是,他们在网上定了个 300 块的酒店,不过好不容易到达酒店,现场一看这酒店跟跟国内招待所没两样。
这要是300块可是在是太亏了,博主开始试着讲价,最后 100 块成交。
一来二去,博主二人很快就跟酒店老板熟络了起来,博主忍不住好奇的问,为什么巴基斯坦这么穷呢?
说到这个问题,酒店老板也很无奈,他说这地方太落后,没什么娱乐活动,当地人没事就只能生孩子,结果越生越穷,陷入恶性循环。
老板这番话让人唏嘘,不过当时,博主二人觉得,巴基斯坦人总体挺热情,"巴铁" 果然名不虚传。
可惜这种想法在他们踏上中巴友谊路时被彻底颠覆了!
中巴友谊路——这条穿越喀喇昆仑山脉的公路,是上世纪 60 年代中国援建的奇迹工程。
要知道,这里海拔超过 7000 米的高山就有 11 座,雪崩、滑坡是家常便饭,中国工程队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这条生命线。
资料显示,修建这条 500 多公里的公路时,中方派出了 2.2 万人次的工程技术人员,有 130 人献出了生命,平均每 1.27 公里就有一位烈士长眠。
当地司机说,现在从卡拉奇运货到喀什只要 8 天,冷藏运输成本比以前低多了,这都是公路带来的实惠。
可就在这条用生命铺就的公路旁,博主发现纪念修路烈士的中巴友谊纪念碑竟然破败不堪,上面满是涂鸦。身为退伍军人的老温当场就急了,这可是纪念烈士的碑啊!
他们赶紧找到当地警察反映,得到的答复竟然是 "这不关我们的事儿"。这话一出谁能忍?
中国人出钱出人修公路,把他们从大山里带出来,现在烈士纪念碑被糟践成这样,当地警方居然这个态度?
还好老温没放弃,反复交涉后,有位警察小哥帮忙联系了有关部门,总算拿到了修复许可。更暖心的是,有巴基斯坦大哥主动送来梯子,帮他们一起把掉落的碑文重新安好。
看着焕然一新的纪念碑,俩人心里五味杂陈。
这时候博主想起附近还有个中国烈士陵园,本来没抱太大期望,毕竟纪念碑都成那样了,里面的中国烈士陵园能好到哪儿去?
可进去后直接被震撼到了,这里居然有自发守墓的巴基斯坦人!
仔细一聊才知道,这位叫阿里・艾哈迈德的老人已经守了 45 年,从 20 多岁就主动申请守护陵园,现在都 70 岁了。
他拿出一张旧报纸说,这是从他父亲那辈传下来的责任,现在他儿子曼祖尔・侯赛因已经接棒继续守护。
阿里每天都会清理地面、擦拭墓碑,四十多年来风雨无阻。他说这些烈士不是哪一个国家的,是两国共同的英雄!
的确,这些人都是英雄!当年修路时,塌方、雪崩、山洪夺走了许多中国建设者的生命,88 位烈士就长眠在这里。
这条公路让当地人有了水泥、学校、汽车,走出了大山,这些恩情巴基斯坦人没有忘。
博主听完以后,赶紧连连感谢。
这趟旅程真是五味杂陈。有插队、乱收费的糟心事,有警察冷漠的 "不关我事",更有纪念碑上刺眼的涂鸦。
但同时,也有主动分享零食的善意,有送来梯子的热心,更有阿里一家三代 48 年的坚守。
喀喇昆仑公路确实改变了巴基斯坦,冷藏货车能直达中国,代购能靠中国货谋生,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实惠。可烈士纪念碑的破败,又让人寒心。
不过,哪有什么完美的友谊?就像这条公路,既见证了牺牲与奉献,也暴露了现实的粗糙。
有人把烈士的付出当理所当然,甚至随意破坏;但更有人用一辈子的守护,践行着 "比山高,比海深" 的承诺。
但只要还有像阿里这样的人在,还有愿意为纪念碑拂去尘埃的人在,这份用生命换来的友谊,就永远不会褪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