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中山区东港、长海县小长山岛的木栈道边,海鸥飞舞,引众多市民游客打卡拍照;西岗区莲花山、沙河口区南部海滨山坡上,野生梅花鹿群已成为“移动的风景线”;来位于旅顺口区的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观鸟,在瓦房店近海海域偶遇斑海豹……这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风景线。
大连区域内山地丘陵多,平原低地少,具有独特的地理景观。特别是,从2005年获得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到2025年摘得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文明的种子早已在大连扎根并蓬勃出丰硕的成果。而保护好城市独特的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便是成果之一。
呦呦鹿鸣,滨城共生。自2000年起,在大连南部滨海路山林中出现了一群特殊的“居民”——梅花鹿。线下,野生梅花鹿群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打卡拍照;线上,这些梅花鹿成为了可爱的“小网红”,让大连这座滨海城市更加和谐浪漫、温暖自然。
8月中旬,大连市民高文带着孩子在莲花山爬山,一路走下来偶遇十来只野生梅花鹿。“我家孩子特别喜欢这些梅花鹿,每每我们拿出相机给它们拍照时,它们也都比较配合。”高文说,“我也结识了很多致力于保护鹿群的市民游客和志愿者,了解了更多大连保护梅花鹿的故事,非常感动。大连是一座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现在梅花鹿越来越多,被保护得越来越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折射出了文明大连的另一种生态样貌。”
8月,大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了致市民及游客的公开信,倡议社会各界共同爱护城市“新宠”——梅花鹿,提出包括“请不要擅自投喂”“避免近距离接触”“不准伤害它们”等倡议,引起了广泛共鸣。
家住沈阳的石颜是一位旅游爱好者,经常到大连旅游的她,对东港、小长山岛等海岸的海鸥非常喜欢。“大连的海鸥特别多,而且不怕人!”石颜说,大连海边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市民和游客对海鸥很友好,所以现在海鸥越来越多。
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大连蛇岛—老铁山等5处提名地以重大边界调整的形式,被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眼下,大连蛇岛—老铁山迎来了大量观鸟者。这里的大海景色壮观,山林茂盛。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平说,大连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是东北亚大陆候鸟跨海南迁的最短路径。近3年来,保护区通过开展联合执法保持打击非法捕猎行为高压态势,增加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的使用频率来提高巡护效率,并引导社会志愿者团队有效开展护鸟实地巡护扩大宣传影响力,并在进山的重点路口设置封闭隔离设施,号召全社会共同为候鸟顺利迁徙搭建安全通道。
“申遗成功后,我们保护区的知名度又高了。如今,护鸟的人更多了。不少市民游客发现伤病鸟类,会主动联系我们,转送至老铁山猛禽救助中心。”王小平说。
大连是斑海豹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林希震说,为了更好地保护斑海豹,该局2025年创新应用红外无人机、“AI+”技术,对斑海豹上岸点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监测数据同比大幅提升,填补了夜间活动规律监测的空白,推动保护管理向科学化、精准化转型。
城市独特的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同样离不开生态环境部门的努力。大连市生态环境局海洋处处长徐茁说,大连科学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安全防线,全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10560平方公里。年均开展环保公益活动300场,累计年参与5万人次,有效发动社会力量,共建共享生态大连。
如今,文明大连的生态样貌,在城市美好呈现着。这样的美好,是自然地理禀赋与人文素养的底蕴使然,是大连精神文明建设经年引领与滋养的努力成就。(经济日报记者 温济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