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小区停车场,碰到老张两口子收拾行李,准备去桂林旅游。老张太太叹着气说:“前两年跟团去张家界,天天早上 5 点起,坐 3 小时车就看半小时景点,回来腰腿疼了好几天。这趟去桂林,真怕又遭罪!”
我笑着帮他们把行李箱放进后备箱:“你们以前那是没找对法子!我跟老伴退休 5 年,逛了 50 多座城,前两年也总赶早、赶景点,累得回来就想躺;后来摸出‘懒人攻略’,不赶早、不扎堆、不折腾,现在出去玩,比年轻人还舒服 —— 这才是咱们银发族该有的旅行样儿!”
老张两口子眼睛一亮,拉着我问:“快说说!到底啥是‘懒人攻略’?我们也想舒舒服服玩!”
第一懒:每天只玩 1 个地,不赶场才叫享受
以前我跟老伴总觉得 “多去景点才值回票价”。2019 年去西安,硬是排了 “兵马俑→大雁塔→回民街→城墙” 的行程,早上 7 点出门,晚上 10 点才回酒店,一天走了 2 万多步,我老伴的关节炎都犯了,第二天大雁塔只拍了张照片就匆匆走了 —— 这哪是旅游,简直是 “拉练”!
后来我们学乖了:每天就玩 1 个地方,上午出门,下午歇着,累了就回酒店躺会儿。去年去苏州,我们在拙政园旁边找了家民宿,第一天就只逛拙政园。早上 9 点慢悠悠出门,累了就坐在亭子里看大爷下棋,听导游讲 “借景” 的门道 —— 原来窗户框正对着那棵枫树,是特意种的,坐在屋里就能看 “一幅画”,这细节以前赶场时根本注意不到。
中午在巷子里吃碗奥灶面,18 块钱,焖肉肥而不腻,浇上汤汁拌着吃,比景区 30 块的盒饭香十倍。下午回民宿睡个午觉,醒了就去旁边的小公园跟阿姨们打太极,晚上再去听场评弹,100 块钱听两小时,吴侬软语一唱,浑身都松快了。这趟苏州 5 天,就玩了 3 个地方,回来腰不酸腿不疼,还记住了不少老故事,比赶场强太多!
第二懒:10 点后再出门,避开早高峰少遭罪
跟团最烦的就是 “赶早”!2020 年去黄山,导游说 “早上去看日出人少”,凌晨 5 点就把我们叫起来,摸黑爬山时我老伴差点摔一跤,到了山顶又冷又困,日出只看见个影子,风一吹还感冒了 —— 这罪受得太不值!
后来我们发现:咱们老年人不用跟年轻人比 “起早”,10 点后出门,人少还舒服。去年去杭州西湖,朋友说 “早上 6 点去断桥人少”,我们偏不,10 点才慢悠悠出门。坐公交到断桥,果然人不多,不用挤着拍照;沿着苏堤走,风吹着柳树飘,还遇到卖荷花的阿姨,10 块钱买了两朵,我跟老伴拿着拍照,老姐妹们都说 “比扎堆拍的好看”。
中午在西湖边找了家小馆子,吃碗片儿川,25 块钱一碗,笋片鲜、肉片嫩,汤喝得一滴不剩。下午去孤山公园,人更少,坐在长椅上看湖面波光粼粼,旁边的大爷还跟我们聊 “西湖十景的老故事”,这惬意劲儿,早上赶早挤景点可遇不到。还有次去北京故宫,我们特意买了下午 2 点的票,不用排队,逛珍宝馆时还跟讲解员多问了几句 “慈禧的翡翠摆件”,要是早上来,人挤人根本没这机会!
第三懒:住得近才省心,多花 50 块省大麻烦
以前为了省钱,我们住过离景区 10 公里的酒店。2018 年去张家界,住的酒店在郊区,每天早上要坐 1 小时公交,有次堵车迟到,导游脸拉得老长:“这么大岁数还磨蹭!” 气得我老伴当场就想退团。
后来我们学乖了:多花几十块住景区 1 公里内,省时间还少生气。去年去大理,我们在洱海才村码头旁边找了家民宿,走路 5 分钟就到海边,一晚 220 块,比郊区酒店贵 50 块,但省了打车钱,还不用赶早。每天早上慢悠悠走到海边看日出,渔民划着小筏子经过,跟我们打招呼;晚上在民宿院子里看星星,老板煮普洱茶给我们喝,讲 “洱海月的传说”,这感觉,住郊区可体会不到。
去厦门更省心,我们住的民宿离鼓浪屿码头步行 8 分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不用掐着船票时间赶。民宿老板是厦门人,跟我们说 “别去鼓浪屿吃沙茶面,八市的才正宗”,我们按他说的去,15 块钱一碗,沙茶酱放得足,比景区 30 块的还香。现在我们出去玩,先在美团上搜 “景区 1 公里内民宿”,再看 “住客评价” 里有没有 “老年人友好”,准没错!
第四懒:吃饭找居民区馆子,便宜还正宗
以前我们总在景区吃饭,2019 年去武汉,在黄鹤楼旁边吃热干面,18 块钱一碗,芝麻酱少得可怜,还没味道;后来在居民区找了家小馆子,6 块钱一碗,芝麻酱放得足足的,老板还送我们一碗蛋酒,吃得直点头。
现在我们出去玩,吃饭只认 “居民区馆子”,看两点:一是门口坐的都是本地人,二是菜单上没有 “游客套餐”。去年去重庆,在解放碑旁边的巷子里找了家小火锅,门口坐的都是重庆本地人,说话带着浓浓的川渝口音。我们点了个小份火锅,58 块钱,毛肚、鸭肠都新鲜,辣得过瘾,比景区 128 块的 “重庆火锅套餐” 便宜一半还多。
还有次去成都,民宿老板推荐我们去 “玉林菜市场旁边的小馆子”,我们点了盘麻婆豆腐 20 块,一碗担担面 12 块,麻婆豆腐辣得过瘾,担担面香得很,比宽窄巷子里 58 块的还好吃。现在我们出去,景区餐厅连进都不进,就找巷子里的小馆子,人均 30 块就能吃撑,还能吃到本地的正宗味道。
我跟老伴逛了 50 多座城,终于明白:咱们银发族旅行,不是比谁打卡多、谁走得远,是要舒舒服服、开开心心。“懒人攻略” 看着 “懒”,其实是聪明 —— 不赶早、不扎堆、住得近、吃本地,花的钱不多,还能真正享受旅行的乐趣。
上周老张两口子从桂林回来,特意来跟我说:“按你说的‘懒人攻略’,每天只玩 1 个地方,住得离景区近,在居民区吃小馆子,这趟玩得太舒服了!比以前跟团强 10 倍!”
老姐妹们,你们旅行时是不是也踩过 “赶场”“住得远” 的坑?下次出去玩,不妨试试 “懒人攻略”,保准玩得舒心又不折腾。你们有啥 “舒服旅行” 的小妙招?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把退休旅行过得明明白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