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通过开展研学主题活动,解锁知识宝藏,让尘封的历史重新“开口说话”。系列报道《福美之地·好客渠县》,跟着研学主题游渠县,解锁知识宝藏。
将课堂“搬”进考古现场,让考古现场的历史文化与书本上的历史文化有机融通。来自渠县城坝遗址考古队的执行领队张兵圆,正在指导渠县土溪中学的学生清扫刚拼接好的一件陶器。
渠县土溪中学学生 王晨晨:今天,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文物修复师,这些破碎的文物在我面前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形象,让我感触很深,我立志要做一个好学生,好好学习,好好地保护这些文物。
而在前不久,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也在渠县城坝遗址。这里的工作人员化身“文物医生”,以精湛技艺让破碎陶片重焕生机。
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驻渠县城坝遗址考古工作站内,“文物医生”们正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他们在掌握陶瓷文物修复的基本步骤与技巧后,小心翼翼地拿起手中的陶片,开启修复之旅。经过拼接、补缺、打磨、作色等一系列精细操作,原本零散破碎的陶瓷残片,逐渐褪去破损的痕迹,一件件古老陶器重显昔日光彩。
渠县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硕博引进考古专业人才 张庭郡:这是我刚刚修复的一个(汉代)陶罐,这些陶罐碎片在挖掘起来的时候看起来很普通,但是修复完整后,它却承载着很多历史记忆。
渠县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文保股股长 王凤芳:我们通过探秘古韵、文物修复,来进行实践操作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同时,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进一步感受历史文化,感受巴賨文化的魅力。
渠县城坝遗址总面积达560万平方米,是川东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历时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汉晋城址。跟着研学主题游渠县,通过近距离接触文物修复技艺,解锁知识宝藏,既可以提升自身的修复技能与保护意识,让更多文物“活起来”“传下去”,也能让文物修复工作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的游客来我县探寻历史的印记,爱上人文悠久、历史厚重、文化底蕴深厚的福美渠县。
渠县融媒:王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