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井镇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北部沿海地区,其历史悠久,以下是详细介绍 :
- 名称由来:相传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伏波将军马援率部南征到此,兵马饥渴,其白马用蹄刨沙涌出清泉,后人于此挖井,名曰“白马井”,镇名由此而来。另有一说为唐咸通五年(864年),辛、傅、李、赵四将道经此地,白马刨沙得泉,后建井得名,但东汉马援的说法流传最广。
- 建置沿革:宋代以前,当地人于“白马井”旁建起了伏波庙。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儋县第五区公所驻地。1934年,儋县下分8个自治区,设白马井等217个“乡镇”,“白马井”正式成为镇名。解放初期,白马井镇属儋县二区,后改为第八区,1957年撤区设镇,1958年与新英镇合并为白马井人民公社,1961年析出新英、干冲,1981年恢复为白马井镇,2002年,区划调整将松鸣乡(除新地村外)并入白马井镇。
- 军事要地:白马井三面临海,港湾地势平坦,是兵家必争之地。明代万历年间,这里筑有烽堠一座,配置77名兵员把守。清嘉庆、道光年间,参将黄开广在白马井沙墩设立“定远”炮台,与洋浦的“镇海”炮台形成犄角之势,镇守港湾。1950年3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先锋营”在琼崖纵队第一总队和儋州人民的配合下,于白马井镇超头海滩成功登陆,打响了解放海南的第一枪。
- 经济发展:民国时期,白马井已是儋州有名的墟镇,有商店40余间,鱼类行销最盛,杂货次之。1958年,南海水产公司34艘渔轮连同1006名职工南下白马井港安家,陆续建起了渔轮修理厂、水产联合加工厂等机构和设施,使其成为儋县境内最为繁华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期,白马井经济开发区成立,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取得瞩目成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