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乌山坐落于古城中心,与于山、屏山形成“三山鼎立”格局,海拔84米,乌山山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岩体经风化呈黑色,福州方言“黑”为“乌”,故得名“乌石山”。其名称历经演变:汉代称“射乌山”,传何氏九仙射乌于此;唐天宝八年敕名“闽山”;北宋熙宁年间,郡守程师孟赞其似道家仙山,改名“道山”,并邀曾巩作《道山亭记》,令其声名远播。现存186段摩崖石刻,时间跨度从唐至近代,篆隶楷行草兼备,唐李阳冰《般若台记》篆书石刻堪称“镇山之宝”。山间核心建筑乌塔,为五代闽王王延曦重建的“崇妙保圣坚牢塔”,八角七层,高34.74米,壁刻46尊佛像,是福建现存最早大型石塔,与于山白塔成“双塔相映”胜景。宋代为乌山文化鼎盛期,抗金名将李纲、理学家朱熹均留题刻,状元梁克家亦在此留下与《三山志》相关的历史印记。
正文
福州乌山(2010.10.17)
内容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合作伙伴及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站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邮箱:88@88.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