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为幕,山水为台
一盏茶香飘过整个夏季
印象大红袍8月演出95场,接待近17.4万人
创开演以来单月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历史新高
暑期(7-8月)共演出157场,观众28万人
——这一连串数字背后
印象大红袍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个夏天,当夜幕降临崇阳溪畔,大王峰下总是座无虚席。
破纪录的数据背后,是无数个难忘的夜晚,是万千游客的共同选择,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生动诠释。
这份亮眼答卷,耀眼数字背后,印象大红袍是什么?
是一份破纪录的
亮眼成绩单
这个暑期,印象大红袍是一串串令人瞩目的数字,特别是8月份的“破纪录”,是武夷山文旅的超强音。
8月单月演出95场,接待观众近17.4万人——这一数据创下了自2010年开演以来的历史新高。整个暑期(7-8月),印象大红袍共演出157场,接待观众高达28万人。
数字背后是连续多日4个场次的密集排演,是从黄昏到深夜不间断的精彩演绎。每一个数字都是对演出质量的认可,每一张票根都是对文化体验的渴望。印象大红袍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作为武夷山文化名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是清凉夜经济的
消暑首选地
这个暑期,印象大红袍是崇阳溪畔的天然“空调房”,是炎热夏夜中最惬意的消暑首选。
位于山水间的剧场面向大王峰和玉女峰,满目翠绿,崇阳溪水如玉带环腰,营造出温润舒适的微气候。夜幕降临,山风裹挟着草木清香与湿润水汽,成为酷暑中最奢侈的自然空调。
为应对暑期客流,印象大红袍精心安排了多个夜场时段:19:30的第一场带着晚霞余温,20:50的第二场清凉感升级,22:10的第三场夜风正爽,甚至还有23:30的深夜限定场次,凉爽值封顶需穿外套。
许多游客摸索出“下午+夜晚”的黄金搭配:下午观看《月映武夷》演出,室内空调开放,避开烈日暴晒;傍晚在三姑老街逛吃;夜间则到印象剧场纳凉看剧,完美收官。这套组合拳让武夷山的夏夜变得清凉而丰富多彩。
是晴夜雨夜
都万里奔赴的执着
这个暑期,印象大红袍是无论晴雨都值得奔赴的约定,是不同天气条件下各具风情的体验。
晴夜的印象大红袍,月色迷人、星光璀璨,带来宁静、浪漫与神秘的感受。剧场内,灯光与周围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仿佛置身梦幻世界。晚霞时分,大王峰被染成巨型画布,观众们默契地举起手机,记录下“大王峰+晚霞+人像”的绝美三件套。
雨中的印象大红袍则别有韵味。雨幕轻垂,灯光朦胧,营造出温馨、静谧的氛围。山间薄雾若隐若现,雨水轻轻拍打树叶发出“沙沙”声响,与舞台音乐相互呼应,宛如一曲自然的赞歌。演员们与雨水共舞,每一个动作都更加灵动自然。
即使演出前后或过程中偶遇降雨,剧场内依然座无虚席。观众们不远万里奔赴而来,撑着伞静静欣赏眼前美景,感受每滴雨水带来的清凉与宁静。这份“不惧风雨”的热爱与追逐,正是印象大红袍孜孜不倦努力的最好动力。
是文化认同的
情感共鸣
这个暑期,印象大红袍是跨越地域的文化共鸣,是激发情感认同的奇妙场域。
数据显示,在今年暑期前来观看的28万名游客中,有超半数来自福建以外的省份,甚至来自海外的外国友人,这不仅证明了印象大红袍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更是海内外各地游客对武夷山文化认同感的体现,尤其受到众多研学团队的青睐和推崇。
来自江西上饶的李先生分享道:“8月中旬,为了带孩子们看印象大红袍,我把来武夷山旅游的行程推迟了一个星期。”在预定民宿时,民宿老板告诉他票务紧张,一定要提前预定,当天肯定买不到。在线售票渠道连续几天无票后,他果断推迟了行程,因为他认为“到武夷山旅游,不看印象大红袍肯定是不行的”。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这场演出吸引。00后观众占比不断增长,有北京白领为“竹林飞舞中的仙人”改签行程,还有韩国旅行团在竹林斗茶场景中品读陆羽《茶经》。文化认同如涓滴成河,汇聚成这场演出最深厚的底气。
这个暑期
印象大红袍是无数游客心中的美好记忆
是带着茶香与笑语的武夷夏夜独家记忆
它如山巍然,如水悠游
在大王峰下,在崇阳溪畔
持续书写着“山水茶”文化的传奇
这个暑期,印象大红袍是破纪录的成绩单
是清凉的夜经济,是万里奔赴的执着
是文化传承的当代实践
但更重要的是
印象大红袍是每个人心中的那一杯茶
——在山水之间,在时光之外
让我们放下烦恼,品味当下
感受武夷山水与人文交织的无限魅力
夜幕再次降临
大王峰下的剧场灯火璀璨
下一个精彩的篇章
正在等待你的到来......
来源丨印象大红袍
武夷山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武夷山旅游"(ID:SzwyCoLtd)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