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新民


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有一座被称为“一眼望三国”的风景区,它是中朝俄三国交界的地带,从这里到日本海最近, 直线距离仅为15公里。


防川风景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依山傍水,临江观海,距珲春市区约60公里。珲春,来自女真语,意思是指“边地”,而防川则是“边地”之边。防川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朝鲜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近点。但由于朝俄占据图们江入海口两岸,中国虽享有沿图们江出海权,实际操作受限。


龙虎阁是珲春防川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最佳环绕观景平台,总高64.8米,共13层。
龙虎阁的设计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建筑风格与边关防御特色,底部堡垒式结构象征着坚不可摧的边关堡垒,顶部飞檐翘角、青瓦白墙的仿古设计则体现了传统文化韵味。

龙虎阁的建筑与清代防务大臣吴大澂有着密切关系。吴大澂(1835年一1902年),初名大淳,字止敬,江苏吴县人,进士出身,历任陕甘学政、河南河北道、左副都御史、河道总督、北洋会办、湖南巡抚等职,官及从一品。曾受命督办吉林军务、防务兼屯垦,对加强吉林边防、开发祖国边疆及收回边域领土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沙俄侵占我国领土图

根据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规定,清朝廷割让东北大片土地后,这里的边境线应确立在距图们江入海口10公里的地方,但是1861年立界碑时,却擅自立在了距图们江口22.5公里的位置。
1886年,清朝督办边务大臣吴大澄受命勘察发现后,向沙俄政府提出交涉,据理力争,迫使沙俄同意将界碑南移8公里,立在沿图们江到入海口15公里的地方,为我国争回了今敬信镇的地域,确保了拥有图们江主航道和出海航行权,中国船舶可以自由往返于珲春与朝鲜釜山、与日本长崎之间。
当时仅从土地面积上看,吴大澂为国家争得的土地不过百十平方公里,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的每一次谈判,无不以割地赔款告终。

吴大澂在珲春与沙俄谈判期间,曾反复书写书“龙”“虎”二字,寓意“龙蟠虎踞”,以此激励将士保卫疆土的决心。现龙虎阁入口处设有吴大澂题写的“龙虎”碑刻,以纪念其历史功绩。



登上“龙虎阁”向东望去,清澈的图们江水缓缓东逝,汇入浩瀚的日本海和深入陆地的小海湾及海岸线。


俯视东北方向,俄罗斯哈桑镇包德哥尔那亚小城近在咫尺,再往远眺,是一片平坦宽阔的濒海平原和沼泽水洼,陆地的尽头,是蔚蓝的日本海。


回首西南方向,是朝鲜的豆满江市,境内群山起伏,草木稀疏,古旧的城郭掩映在柳绿江蓝之中,火车站停靠着几节货车车厢,隐约可见一排朝文标语面向中方。

东方第一哨,位于中俄边界境我方山岗之上,是我国地界经度最东的边防哨所。

据记载,“土门”并非汉语,也不是朝鲜语。“土门”满语原称“土门色禽”,土门意为“万”,色禽意思是“源”,“土门色禽”即万水之源,后来略去“色禽”,简称“土门”。
后来,日本借“土门”这两个汉字挑起朝鲜和清朝之间的领土争端,指清朝非法侵占朝鲜的土地。事件间接引致朝鲜独立,并使日本有机会进一步侵占朝鲜的利益。与此同时,中国方面将“土门”改用既与原读音相近,又没有意义的“图们”作为这条河流的译名。
朝鲜语称“图们江”为“豆满江”,则是图们江的直译音。

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东麓,江水由南向北流经中国的和龙、龙井、图们、珲春四个县级市,以及朝鲜的两江道、咸镜北道和俄罗斯的哈桑区,在朝俄边界处注入日本海。图们江,干流全长525公里,其中的中朝界河段长510公里,朝俄界河段长15公里。图们江的总流域面积33168平方公里,其中的中国一侧22632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68.38%。

图们江,辽代称驼门,金、元称爱也窟河,明代称啊也苦河,清代称河源段为大浪河,图们市以下则叫统门水,清康熙年间称土门,乾隆年间称图们,按满语读音把“图们江”译作“土门江”。

图们江是中国从陆路直接进入日本海便捷的水上通道。位于图们江下游,地处中朝俄三国地界边境地区的珲春,在历史上也曾一度成为关东地区与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等国家沟通的桥梁,边境贸易十分活跃。
位于吉林省东南边境地带的图们江,整个流域都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仅在入海口为俄罗斯与朝鲜对望,但因中国有图们江主航道的主权,所以俄罗斯与朝鲜实际上并不接壤。

图们江本是中国内河,15世纪之前,图们江两岸由中国少数民族女真族的领地。明王朝成立后,通过招抚女真族,设置地方行政机构,图们江南岸一度成为明朝领地。
李氏朝鲜通过剿杀、驱赶女真族部落,不断向北扩张领土,于15世纪中叶沿图们江南岸设置了会宁等六个镇,标志着图们江开始成为中朝两国的界河。

图们江是中国进入日本海的唯一水运通道,但在1858年到1860年,在沙皇俄国的武力威胁下,通过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使图们江口沿海地区划归俄国,使中国被迫失去了出海权。

1991年,中苏签订的《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明确规定中国船只可经图们江通航。但由于横亘在图们江面上的俄朝铁路大桥太低,江面上仅能通行300吨以下的小船,使得这个“通航权”成了“纸面权利”。

在临近入海口的位置,有一座铁路大桥,如同锁江的铁链,横亘在图们江面上。它是朝俄边境的重要交通设施,桥栏低的部分属于朝鲜,高的部分属于俄罗斯。
该铁路大桥由苏联于50年代初期修建,最初作为军事运输通道使用,因桥高仅7一9.6米,限制了大型船舶的通行。中国东北的货轮要绕道1600公里,才能从大连港出海,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俄乌冲突爆发后,朝鲜向俄罗斯输送炮弹,俄朝贸易额激增,铁路大桥运力趋于饱和。
2024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在两国签署的《中俄建交75周年联合声明》中提到:“俄方将与朝鲜协商中国船只经图们江下游航行事宜。”
2024年8月,俄朝签定了建造边境公路大桥的协议,该桥的位置距铁路大桥415米,预计将在2026年底完工。虽然公路大桥建成后会提升两国跨境运输能力,但俄朝却未承诺拆除原有的铁路大桥。困饶我们七十多年的“肠梗阻”,又不知何时才能破除?
一般情况下,游客在游览著名风景区时,都会心情愉悦,甚至欣喜若狂。但许多人身临其境“一眼望三国”后,心情却是很不平静,感受到的是落后就要挨打、国穷必然受辱,同时也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强国强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2025年8月23日,拍摄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防川景区。
责编:黄素梅《白浪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