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傍晚,一辆披着“处处有歌”主题车衣的环岛巴士,缓缓停靠在平潭北部生态廊道。车门轻启,车厢秒变移动舞台——乐团成员用纯净人声演绎《多远都要在一起》《望春风》等作品。阿卡贝拉的韵律与海浪声交织,为在场观众带来别样的听觉体验。
艾珍慕人声乐团在北部生态廊道歌唱。(资料图)
“平潭太美了,这个活动让旅行体验更加丰富!”来自安徽的游客赵扬扬说,没想到在旅行中能邂逅这么精彩的音乐会,让这次旅行变得更有意义。
“处处有歌遇阿卡”音乐环岛巴士活动,是刚刚落幕的2025平潭海岛合唱大会的亮点之一。这场持续5天的音乐盛会,吸引了40余支国内外团队参演,通过多元活动设计、多国团队参与、多场景演出呈现,不仅打造出一系列高品质展演活动,更深化了海岛音乐IP的定位,推动平潭成为亚洲青年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当天,音乐环岛巴士沿着平潭最美海岸线行驶,在长江澳、北部生态廊道、龙王头海洋公园三大站点停驻表演,打造出一座移动的“海岛声场”。
“比起封闭的排练室或音乐厅,辽阔的大海给了我们开放的环境和心境,有了海风与海浪的伴唱,能够更加自如地表现人声的张力与活力。”清华大学Crescendo人声乐团团长曹悦如说。
音乐不仅发生在剧场,更融入平潭的每个角落。
本届海岛合唱大会精心策划了包括“声临小镇享阿卡”台湾小镇主题多场景演出、“缤麒麟奇妙夜”落日草坪烟火音乐会等多项特色活动。从剧场内的专业表演到户外景点的流动歌声,音乐以多样形式融入这座海岛的肌理,使本届大会成为一场音乐与海洋、人与自然深度对话的盛会。
“阿卡贝拉音乐节在国内很少见,只要办起来,就是阿卡贝拉的一场盛会。”RESOUND理想人声乐团成员张立聪感慨,阿卡贝拉与海岛简直是绝配!这种音乐形式自由、多元,不拘泥于形式,与海洋的包容特性非常契合。
借助平潭海岛合唱大会这一平台,众多参会乐团围绕共同的文化记忆展开音乐交流与真诚对话,让歌声成为连接各地青年情感的桥梁。8月28日晚,“千人和声唱阿卡”合唱团专场音乐会上,当《同一首歌》悠扬的旋律漫过座席,一群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孩子,用清澈纯真的嗓音,将独有的质朴带到平潭的海风之中。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福建参加活动,我希望我们合唱团越唱越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也有更多人来到我的家乡白马山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小花椒童声合唱团成员班琴说。
作为全国首个聚焦阿卡贝拉风格的海岛音乐品牌,本届海岛合唱大会首次引入专业赛事机制,推出“缤麒麟”阿卡贝拉音乐大赛,并同步呈现“另一片海”阿卡贝拉交流音乐会、“千人和声唱阿卡”合唱团专场音乐会两场剧场级演出以及一系列展演活动,推动阿卡贝拉这一纯人声艺术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和发展,助推平潭成为国际青年音乐枢纽。
当KTS烤吐司流行合唱团将《静夜思》等古典诗词与现代编曲创新融合,传统被赋予全新的声音生命;台湾Melody人声乐团以《当你老了》与《浓妆摇滚》的跨时空混搭,打破音乐风格与时代的界限;《回到拉萨》等作品注入了浓郁的地方风情与民族元素,为舞台增添了多元的文化质感——以歌声为媒介,实现了艺术的交融与情感的共鸣。
音乐与海洋在此共鸣,也悄然点燃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海鸥K乐团团长瑞钊表示:“在平潭的多场演出和彩排经历,深深激发了我们的创作欲。希望未来能借助这次宝贵的体验和对平潭的感受开展新创作,非常期待有机会与广大观众分享作品。”
随着活动落幕,音乐巴士的旅程暂告段落,但平潭岛上的歌声并未停息。为了推动阿卡贝拉音乐从“节日”向“日常”转化,2025平潭海岛合唱大会还汇聚行业顶尖专家,通过举办公益课堂、研讨会和研学观摩,提升行业水平,探讨阿卡贝拉在平潭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其间,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阿卡贝拉艺术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将为平潭打造国际青年音乐枢纽注入持续动力。
中国音协合唱联盟副主席吴可畏表示,海岛合唱大会不应仅限于节庆节点,更应有日常活动作为支撑。艺术中心的成立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硬件基础,能吸引更多音乐家和阿卡贝拉爱好者入驻平潭,成为驻岛音乐人。平潭在阿卡贝拉领域的聚焦与特色打造,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来到这座文化胜地、音乐之岛。
来源:平潭时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