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个月的暑期旅游季刚刚落下帷幕,在炎热夏季出行不少游客选择去海边度假或是进山避暑,但也有一些景区因猴子而声名远扬,甚至吸引了一批“慕名而来”看猴子的游客。如被网友戏称“来贵阳不来黔灵山看猴等于白来”的黔灵山公园、有千余只野生猕猴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世界上唯一热带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区的海南南湾猴岛等等。
曾专程去黔灵山公园观猴的游客董先生告诉九派新闻,黔灵山公园“放养式”管理野生猕猴很出名,游客能在爬山途中看到在树上荡来荡去的猴子,一些不怕人的猴子还会在登山步道上跑来跑去,不像大多数被安置在动物园专门区域的猴子。
“我去黔灵山公园就是为了能与猕猴近距离接触,去了之后也确实看到了不少猴子,有的蹲在房檐或石头上,有的小猴子就围在人身边,体验感很不错。”他说。
九派新闻在社交平台上检索发现,众多游客分享的旅行“游记”中,有人与猕猴“把酒言欢”,有人将小猴子抱在腿上合影,还有人与猴子“练搏击互搏”;也有猴子泰然自若地接受游客投喂的食物,或是坐上游客肩头“登高望远”,甚至摘了游客的假发。
然而更严重的是屡见不鲜的猕猴伤人、抢物事件,其中一部分源于游客自身的行为——投喂食物,甚至对猴子进行挑逗、恐吓等动作。但除了投喂等行为,有时即使游客谨小慎微,避免主动接触,却依然遭遇攻击,被咬伤或抓伤。
咬人的猕猴。图/社交平台
8月29日,一名游客在黔灵山公园拿香蕉喂猴子时,猴子突然跳起踢中其身体,致其失衡跌落。8月8日,游客携9岁的儿子在成都西岭雪山大飞水景区游玩时,在下山途中突遇猴群,儿子被猴子抓咬后多处受伤。6月6日,有游客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玩时,猴子突然抢走其装在塑料袋里的菠萝,次日又被猴子抓伤手腕。2月16日,多名游客在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围观野生猕猴,一名小女孩在与猕猴近距离合照时,突然遭到猕猴的攻击,被其拽住胳膊并狠狠咬伤。
这些“被动受害”的经历,让部分游客心有余悸,直言“平等地讨厌每一只猴子”“以后不去有猴子的地方了”“看见猴子就绕道走”。
【1】猕猴伤人是长期人工驯化、投喂的结果
为何猕猴会主动伤人?据《浪潮工作室》报道,猴子是一种典型的群居动物,像人一样,有着复杂的社交关系。猴群之中,经常因为资源和权力的争夺,大打出手。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地,猴子之间经常会发生斗殴行为。或许也就由此延伸到了与人的相处状态中。
此外,猴子的大脑结构与人类相似,都存在一个控制情绪和攻击行为的指令中枢——杏仁核。与此同时,猴脑中的杏仁核尤为发达,加之猴子的雄性激素分泌相对旺盛,所以猴子才表现出了相对较强的攻击性。
不过,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猴群很少与人类接触,所以显得比较胆小怕人,几乎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博士认为,野生猕猴生性警惕,通常不会主动接近人类。但灵长类也善于学习和模仿,如果能从游客手里和身上轻易获得食物,并且没有风险,它们对人的防范之心就会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若部分猴子因此获益,则猴群中的其他个体也会纷纷效仿,甚至将这种行为传递给下一代。且猕猴行动敏捷,指甲和牙齿锋利,一旦靠近游客,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伤害。
据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统计,这两年,猕猴伤人事件随着投喂人数的增多而发生,多数发生在周末和节假日,受伤游客以小孩和女性为主,有的人投喂时被抓伤,有人围观时太过靠近被袭击。
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放置的提示牌。图/社交平台
九派新闻也注意到,2024年2月,贵阳市林业局曾发布关于黔灵山公园猕猴种群调控的情况通报。通报指出,黔灵山公园猕猴因人工投喂而导致种群数量不断增长,2020年黔灵山公园猕猴数量已达1210±35只。由于种群数量集中于极小的游览区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猕猴伤人事件频发,生态遭受严重破坏,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疫源疫病风险升高。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黔灵山公园猕猴伤人事件达1.3万余起,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贵阳市黔灵山公园管理处告诉九派新闻,目前黔灵山公园的野生猕猴共有1200只左右,猕猴属于群居动物,还会自然繁衍,因此分布较为广泛,“它们会在整个公园里到处跑”。时有游客自行逗弄、投喂猕猴,而猕猴是未经驯化的野生动物,因此“基本上每天都有游客被抓咬伤,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因此,景区的猴子频繁攻击游客,是由于长期的人工驯化,使得猴子变得不怕人。加上游客没完没了的投喂和逗弄行为,让猴子觉得游客想要攻击自己,为了争抢食物和自卫,猴子们就开始更加肆无忌惮地攻击游客。
【2】多个景区已针对猕猴伤人采取措施
实际上,为了保障游客安全,不少景区在管理猴子伤人问题上已采取了针对性措施。董先生表示,自己去黔灵山公园之前确实听说过公园内的猴子会扒拉游客的背包或者抢走塑料袋,尤其是单肩包,所以自己出发前并未购买零食,背的也是双肩包。
“好在我去的时候没有被猴子‘抢劫’,也没看到猴子伤人。我还注意到公园内有身穿写有类似‘驱赶员’字样背心的管理员,手持弹弓驱赶那些脾气不好的猴子。”他说。
上述黔灵山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也指出,为减少伤人事件,公园各个角落及路边挂有相应的提示牌,若有猕猴靠近游客,现场的保安人员也会提醒游客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公园管理处一直在加强保安人员的巡逻并增设警示牌。
黔灵山公园的猕猴。图/VCG
“至于游客主动投喂猕猴的行为,我们有时防不胜防,因为猕猴可以在整个山头到处跑,范围太广了,工作人员不可能跟着它翻山越岭,不可能做到随时随地都在。”她说。
海南陵水的南湾半岛有约2000只野生猕猴,南湾猴岛公园常驻猕猴为600多只,每年吸引游客超过100万人次。为了减少猕猴伤人事件发生,景区所在地设有保护站管理猴群,同时,每年邀请相关专家对园区猕猴健康状况进行调研。南湾猴岛生态旅游区品牌运营副总监邢福海介绍,旅游区坚持“三人”原则,即猕猴是主人,游客是客人,工作人员则是仆人和管家。“通过前置讲解、设立情景化标识、开展实时监控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游客挑逗或惊扰猕猴等不文明行为。”
广西龙虎山是中国“四大猴山”之一,其中野生猕猴有3000多只。龙虎山风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景区有详细的观猴须知,比如禁止游客带背包、饮料、食物、情绪不稳定的宠物等进入景区,游客请勿空手假作喂食;不让儿童独自逗猴、喂猴;不要过于靠近幼猴;不与猴子长时间对视;不做追赶、恐吓、踢打等攻击猴子的动作;与猴子拍照的安全距离为1米等。同时,景区也安排有工作人员沿途进行监控和管理,防止意外发生。
四川峨眉山景区对于猴群的监测和管理,也采取了有力措施。景区在猴群活动区域配备专业猴群管理员,制止猴群和游客接触,劝阻游客投食和挑衅猴群的危险行为,并于官网置顶“观猴须知”,猴群活动区域设立“观猴须知”提示牌,引导游客文明观猴。每年邀请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的动物行为学专家,向景区管理人员讲授野生猴群习性、最新管理措施等内容,不断提高野生猴群保护管理水平。
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景区则成立了猕猴管理队伍,负责在景区内巡逻,驱赶猕猴并劝阻游客逗弄或投喂猕猴。景区客服人员说,景区277元门票中包含3元保险费用,游客若不幸被抓伤咬伤,可到当地医院治疗、打疫苗,费用由保险承担。如果是免门票的小孩,家长也需要在进园前在售票处购买3元钱的保险。
【3】学者:解决人猴冲突核心在于尊重自然、科学管理
到底如何才能减少人猴冲突?动物保护、旅游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在接受《中国旅游报》采访时强调,解决人猴冲突需多方合力,核心在于尊重自然、科学管理。
“缓解人猴冲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停止投喂、与猕猴保持安全距离。”孙全辉认为,猕猴是野生动物,长期投喂会改变它们自主觅食的行为,让它们对人类产生依赖,甚至主动接近人类,还有可能削弱其野外觅食能力,导致野生种群生存能力退化。同时,游客投喂的食物未必符合猕猴的营养需求,食品添加剂、高糖高盐食品会影响它们的健康。他建议,在日常管理中,景区需要加强对猴群的监测,在猕猴经常出没的区域设立清晰的警示标识和隔离设施。加强科普宣传,引导游客选择动物友好型的旅游方式,在不打扰的情况下欣赏野生动物的自然之美。
游客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给野生猕猴拍照。图/VCG
深圳野生动物相关专家也指出,游人投喂行为本身是对猕猴的一种错误训练,部分被猕猴攻击后的游客,把食物给猴子,让其息怒的行为,让猴子产生攻击游客可以获得食物的错误认知,只会让伤人事件愈演愈烈。其次,投喂后,猕猴吃食时还会有护食本能,一旦有人靠近就有可能会主动攻击。这次被咬伤的小女孩就是因为在猕猴吃旁人投喂的食物时过于靠近猕猴。
如何与猕猴和平共处?该专家表示,投喂野生猕猴并不是一种善举,在观赏它们的同时,应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尊重它们的天性和生活环境。“猕猴靠近人只是为了食物,没有食物,猕猴对普通人没有任何兴趣。”此外,其建议应该避免直视猕猴的眼睛,对猕猴来说,眼睛对视是基本的挑衅行为。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郑群明教授则建议,可以在目前已有的管理措施基础上,运用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提高预警和管控水平。“有条件的景区可运用智慧手段对猴群进行空间移动监测,并提前预警景区相关游览地段的管理人员,通过管理人员对游客作出科学的引导避免危险。”比如,对可能造成游客伤害的猴群采用电子拟声驱离技术,实现人与动物保持安全的观察与体验距离,在保障游客安全游览的同时,对野生动物尽量造成最小的影响。
九派新闻记者 代梦颖
编辑 万璇 肖洁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