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涂竞玉
8月31日清晨,由中共南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共青团深圳市南山区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青春益行 共燃全运”全民健身公益徒步活动在大沙河生态长廊热血开赛,近500名志愿者代表齐聚,以脚步传递公益温度,以热情点燃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下称“十五运”)预热氛围,更借乡村助学项目十周年答谢仪式,续写南山志愿服务的温暖篇章。
多元力量聚首,织就公益温情网络
“从乡村助学的暖心帮扶,到全运服务的热情护航,南山始终以‘志愿红’串联民生需求与城市发展。”活动现场,南山区志联荣誉理事长李英峰介绍,南山乡村助学项目自1996年启动以来,已走过29年风雨,足迹遍布贵州镇远、湖北荆门、江西定南、广西百色等地,累计资助学生逾1900余人、募集善款990万元。
此次活动精心统筹多方力量参与,为不同群体搭建起公益互动的桥梁:港澳青年志愿者举着“共燃全运”旗帜稳步前行,香港青年陈凯坦言,南山持续推出的港澳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让他快速融入深圳生活,找到了参与城市建设的切入点;企业代表们则通过认捐公益项目、参与爱心义卖等方式,延续对乡村助学项目的支持。
活动现场的“善聚灯塔”公益共生站,更同步发起助学、助老、助残、文化、心理、环保六大公益筹款项目,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公益的途径,让公益暖流在现场持续涌动。
全运元素满程,彰显东道主活力担当
作为“十五运”的重要赛区,南山正以多元活动营造“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浓厚氛围,此次徒步活动便是全运预热的关键实践。
从主会场布置到徒步沿线设计,“十五运”元素融入每一处细节,让参与者沉浸式感受赛事临近的热情:
“微笑接力舱”全运加油站内,志愿者向前来打卡的市民详细介绍“十五运”南山赛区筹备进展,展示篮球、排球、田径(马拉松)等赛事的志愿服务规划,参与者在此拍摄“全运微笑打卡照”,用笑容传递东道主的友好与热情;
徒步路线1公里处的“志愿数据墙”上,“900名‘小海豚’赛会志愿者”“32万+南山志愿者总数”“30年志愿服务历程”“累计资助1990余人次”“助学善款达990万元”等核心数据直观呈现,彰显为“十五运”储备的坚实志愿力量;
终点“古今竞技场”互动区,非遗蹴鞠射门、投壶挑战与篮球、排球体验同台,让市民在趣味互动中感受“古今辉映、全民全运”的独特魅力。
上午8时20分,随着相关单位代表及企业嘉宾共同鸣枪,两批徒步队伍先后出发。4.2公里的路线上,“能量续航站”备好矿泉水、运动饮料、香蕉、巧克力等物资补给,“笑脸映象馆”安排摄影师与即拍即传系统,实时记录参与者的活力瞬间,且支持在终点完赛区打印照片。
“作为十五运志愿者代表,这次徒步让我更期待接下来的赛事服务了!”来自深圳大学的志愿者王悦说,此前参与的“十五运”志愿者培训已让她掌握服务技巧,此次活动更坚定了她服务全运、展现南山风采的决心。
助学全运双赋能,书写长效服务新篇
活动现场,乡村助学项目十周年答谢环节格外暖心,主办方向十年间支持项目的爱心团体与人士表达诚挚感谢,致敬他们的长期陪伴与坚守。
“助学是南山志愿服务的传统品牌,全运是当下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传统品牌焕发新活力,让全运预热融入民生服务。”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始终以“服务青年、服务大局”为核心,一方面持续深耕助学、助老等民生领域,打造乡村助学等可持续公益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十五运”,通过志愿者招募培训、全运主题活动策划等工作,让青年力量成为城市重大活动的重要支撑。
徒步终点的“匠造益市”爱心义卖区同样热闹,自闭症儿童手绘作品、手工串珠,非遗文创产品,以及志愿者制作的塑料瓶花器、旧球网编织篮等旧物改造手工艺品引得不少参与者驻足。
“义卖所得将全部投入助学项目,这是‘助学+全运’的双向赋能。”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活动既是对过往助学成果的总结,也是全运志愿服务的一次“热身”——下一步,将继续以“十五运”为契机,开展更多“全运+公益”“全运+文化”活动,同时优化志愿者服务体系,确保900名“小海豚”赛会志愿者以最佳状态服务赛事,让南山志愿力量成为“十五运”的亮眼名片。
当日上午12时,随着最后一名参与者完成徒步、领取完赛奖牌,活动圆满落幕。
这场融合公益、体育与全运精神的活动,不仅为南山的清晨增添了活力,更标志着以实际行动推动“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理念落地迎来新起点。未来,南山将持续以志愿服务为纽带,让全运热情渗透城市肌理,让公益温度温暖更多角落。
(受访方供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