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称,宜昌西陵峡景区内蹦极绳子疑似断裂,游客掉进水里后被捞起。网传事发现场图片,一名游客被工作人员从水中捞起,水里有血迹。当天下午3点,西陵峡快乐谷景区发布停业检修通知。该景区一名工作人员称,蹦极事故还在了解,但他否认维修通知与事故有关。
蹦极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休闲活动。不少景区将蹦极项目作为卖点吸引游客,也有不少游客喜欢通过蹦极来磨砺勇气、释放情绪。但蹦极也是一项高风险运动,既对体验者身体条件有一定要求,如心血管疾病患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患者不适合玩蹦极,也对景区安全保障管理有特殊要求。
在《特种设备目录》中,高空蹦极属于特种设备中的无动力游乐设施。据悉,我国对高空蹦极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检验等环节均有相关规定。依照《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使用单位应对使用蹦极的安全负责。但从现实看,蹦极事故频发,如今年4月,贵州女子荡绳时撞击到高台边缘致腰椎骨折;6月,夏女士在千岛湖沪马探险乐园景区参与蹦极时被撞伤下巴和鼻子并有脑震荡。
最新发生在西陵峡景区的蹦极事故,从夷陵区文旅局发布的情况通报看,一名游客体验蹦极项目时受伤,正在医院治疗,无生命危险。至于游客受伤是不是蹦极绳子断裂所致,还需要官方调查给出答案。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游客受伤与景区安全管理欠缺存在关联,这对该景区和类似景区,都是一种警示。
由于旅游安全事故高发频发,文化和旅游部今年派出多个暗访组,对多个省(区、市)开展暗访,发现部分地区仍存在安全生产和市场秩序问题,并予以公开通报。然而,无论是相关法律规定,还是暗访组在行动,均没有引起上述景区高度重视,所以才出现造成游客受伤的蹦极事故,令人感到失望和愤怒。
如果该景区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履行安全管理责任,譬如,建立健全蹦极安全管理制度,对蹦极绳索等设备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日常检查,对设备操作人员加强岗前培训教育等,这一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当该景区在安全管理上心存侥幸,就会出现蹦极悲剧,游客受伤或是轻的,重则可能致残或者致死。
安全重于一切。发生于景区的安全事故,都是在砸景区的招牌,对景区形象和信誉都是一种自毁。比如上述景区蹦极事故导致游客受伤,那么部分游客就会对蹦极项目望而生畏,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伤者。甚至有的游客因为这起蹦极事故,而对该景区安全管理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取消前往景区游览的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蹦极事故发生后,该景区及时发布停业检修通知,但通知中却未提及蹦极事故,而且其工作人员否认维修通知与事故有关。这大概是想通过大事化小来维护景区招牌,避免被游客用脚投票。但这种规避态度难掩蹦极致人受伤的事实。而夷陵区文旅局通报则坦承游客受伤,这种态度值得肯定。
游客游览任何景区,体验景区任何项目,都不想出现“血迹”。因为“带血的旅游”,轻则伤害身体健康,重则影响人的一生。因此,作为游客既要根据自己身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适合蹦极,也要了解相关安全知识,弥补景区安全管理漏洞。从旅游景区角度来说,既然蹦极是高风险项目,不容任何安全闪失。
◎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账号文章,请订阅并批评指正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