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云南省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厚重的人文底蕴,常年稳居国内热门旅游大省之列。这里既有苍山洱海的诗意浪漫,也有丽江古城的热闹喧嚣,更有大理古城的千年韵味,每一座知名古城都像一颗璀璨明星,点亮了云南的旅游版图。然而,在云南这片文旅资源富集的土地上,还藏着这么一座格外“低调”的古城——昭通古城,它堪称云南“最小众”的古城之一,知道的游客可谓寥寥无几。
昭通古城所在的昭通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是云南通往四川、贵州两省的重要门户,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作为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云南昭通承载着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交融的记忆,而昭通古城,就坐落于昭通的市中心,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最集中的体现,也是游客探寻昭通过往的必到之地。
昭通古城的核心区域,以辕门口为中心,覆盖面积达2.97平方公里,这片区域正是1985年以前昭通城区的全貌。辕门口不仅是古城东南西北四条中轴线的交汇点,更是全城的制高点,站在这里远眺,能隐约望见古城街巷纵横交错的格局,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
与多数古城“筑墙御敌”的传统不同,昭通古城没有环绕全城的高大城墙,却保留着四座颇具历史感的城门,分别是东门抚镇门、南门敉宁门、西门济川门与北门趣马门。这四座城门曾是古城与外界连通的重要通道,见证过商旅往来的繁华,也经历过岁月的风雨侵蚀。
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昭通古城已形成拥有64条大小街道的规整格局,这些街道宽窄不一,有的蜿蜒曲折,有的笔直通达,两旁的建筑多是明清至民国时期的风格,青瓦木楼、雕花窗棂,处处透着古朴的气息,这里也成为昭通唯一一处规模最大、最能集中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的传统风貌区。
如今的昭通古城,实行免费开放的政策,本应是吸引游客的“加分项”,可实际情况却是游客很少,人气不算旺。漫步古城街头,少了热门古城的摩肩接踵,多了几分宁静与闲适,偶尔能看到当地居民坐在门口晒太阳、拉家常,或是几间小店敞开着门,却鲜少有人驻足。探究其人气低迷的原因,一方面确实源于它的“小众”——在云南众多知名文旅IP的光环下,昭通古城的名气实在有限,许多游客规划云南行程时,都不会将它列入清单;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游客反馈,昭通古城“特色不鲜明”,逛过一圈都很难留下深刻印象。
细究其“特色不足”,或许与昭通古城的风貌现状有关。相较于丽江古城保存完好的纳西族传统建筑、大理古城浓郁的白族风情,昭通古城的建筑风格更多是中原与边地融合的“杂糅”样式,虽有历史底蕴,却缺乏让人一眼记住的“标志性元素”;此外,昭通古城内的商业化程度较低,没有太多独具特色的文创店、手工作坊或是沉浸式体验项目,多数店铺仍是当地居民日常经营的杂货店、小吃铺,虽充满生活气息,却难以满足游客对 “古城游玩” 的期待——少了些可供打卡的网红景点,也少了些能深入体验的文化活动,使得游玩过程略显平淡。
但换个角度看,这份“平淡”或许也是昭通古城的独特之处。它没有被过度商业化包装,保留着最真实的市井生活。在这里,你不必追赶人流,也不必为了打卡匆忙赶路,只需放慢脚步,跟着当地居民的节奏,在清晨的早点铺里尝一碗热气腾腾的昭通稀豆粉,在午后的老茶馆里听一段地道的云南花灯戏,或是在傍晚的街巷里看夕阳洒在青瓦上,便能感受到这座小众古城独有的韵味。
那么,你有没有来过云南昭通旅游?对这座“门户之城”有着怎样的印象?你是否听说过这座藏在市中心的昭通古城,知道它是云南“最小众”的古城之一?你觉得它免费开放却人气不高,真的是因为 “没特色”,还是另有原因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