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邛崃市,那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繁华之地,在茶马古道沿线,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庵、观、寺院,成为今人辨识丝绸古道的重要标识,也向我们昭示了佛教西来的南传之路。今天,我们去看一处茶园古镇附近的古庙-西禅寺。
西禅寺,曾是茶马古道上知名的寺庙,位于邛崃市北部,与大邑县新场古镇隔河相望。寺庙山下的茶园乡,更是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三国蜀汉时期。茶园,古称清泉、西禅、西江,是“西蜀茶马道”上的大货栈、大码头,是声誉远播的“茶乡”,也是现在建筑师、画家眼中的“川西老场”。从大邑新场古镇,跨过南河,步行1公里左右,就能到达邛崃茶园古场,这地方少有外人知道。
西禅寺,现已改名为西禅道院,寺庙曾是茶马古道上的心灵驿站,往来的羌汉商人都会在此祈福平安。历史上,西禅道院经历了多次毁坏与重建。明代末期,寺院曾因战乱而衰败,甚至一度沦为民宅。清光绪年间,一位禅师四方募化,筹得资金重修殿宇,形成了基本的格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殿宇损毁,寺庙改为学校。现存寺庙建筑群,是在清康熙年间原址上重建的,寺中现在还保存着一处充满神秘的古遗迹。
从茶园老街背后出来,有一座名叫桃花山的小山,寺庙就位于山上。在上山入口处建有一座土黄色的牌坊,牌坊虽说是近些年新建的,但充满了古朴和岁月的沧桑。穿过牌坊,长有青苔的石梯依山而上,道路两旁的树木和竹林互相交织,形成天然穹顶,漫步其中,像是走进了绿色的隧道一般,空气中弥漫着原野草木的清香。
一片密林之后,灰砖围墙与朱红色的山门映入眼前。山门不大,没有想象中的古朴,不过这里绿树环绕,给人一种清幽之感。山门上方的西禅寺横匾,已改为了西禅道院。听山下的居民讲,西禅道院是一座释、道,二教合一的庙子。走进寺庙,是一个院子,院中绿树成荫,一片宁静,没有香客,感觉这就是一处静谧之地,典型的川西寺庙风格。特别是院中的这处休闲品茶的亭子,有两层,坐在上面喝茶,能俯瞰寺庙的全景。
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客堂以及东西配殿,错落分布,虽然规模不大,但布局精巧,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穿过重建的殿堂,道院核心区,八卦井堪称寺庙的奇迹。这口与寺院同龄的古井深16米,井口直径2米。在这里流传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建井时,最后一块石料始终无法严丝合缝,恰逢张三丰云游至此,以八卦定位施法,石块竟奇迹般契合,井中更突现莲花,井水自此清冽甘甜。1965年寺院被毁时,古井被填埋尘封,直到1985年,乡人为解决灌溉与饮水问题才将其重新发掘。如今井口周围已加装护栏,立碑记事,井水依然滋养着周边的茶园,村民说用此水泡茶格外香醇。
西禅道院的环境堪称川西寺庙的典范,背靠山峦,前望䢺江,左右修竹万竿,远处茶田千亩。站在寺庙后山俯瞰,可见"六山三田一水" 的邛崃地貌特征尽收眼底。据寺庙居士说,寺庙周围的茶园土壤富含硒元素,所产老川茶是明清时的贡品。如果有机会,来这里茶室坐坐,听着僧人讲解茶道,品味着杯中香茗,看着窗外竹林摇曳,内心会不由自主地平静下来。西禅寺,这座在茶马古道上兴衰起伏的古寺,虽历经沧桑,却如同八卦井的清泉般生生不息。
【旅行攻略】
地址:成都邛崃市茶园乡西禅街尽头的山上;
门票:免费;
自驾:导航“邛崃西禅道院”;
公共交通:乘坐城际列车,30分钟左右到达大邑站,乘坐大邑210路公交,新场古镇下,从永安廊桥过河,步行1公里左右到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