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水寒山
秀峰寺,原名秀峰庵,始建于明朝末年的堆高山的山顶之上,海拔600米。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位来自上海的尼姑释行吉,一夜之间忽然梦见了此山此境,慕名来到秀峰寺,集国内、外香客捐献的资金重修、扩建秀峰寺,二十多年从未间断,至今部分地块仍在大规模施工过程。



秀峰庵改名为秀峰寺,是释吉行大师进入秀峰寺的次年,后又经上虞市政府批准,建立了堆高山风景旅游开发区,秀峰寺是最主要的核心区域,然而,通往秀峰寺的路仅仅是一条盘山的窄道,体形较长的38座以上客车通行十分困难,秀峰寺外没有大型的停车场,仅有少量的位置可以停泊。



就这样的通行条件,很难让人相信路的尽头会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秀峰寺公开的信息是占地38000平米,但不知道是哪年的数据。浙江省有名的寺院很多,普陀山(观音道场)、灵隐寺(济公出家之地)、国清寺(天台宗佛宗)、雪窦寺(弥勒佛道场)……秀峰寺,无意间已成了浙江省最大的寺院。



这个结果,可能连释吉行大师本人也未曾想过,单凭一人之力的操持,打造了这绝世的辉煌。秀峰寺包括在建工程在内,大小建筑可能已有过百,所有建筑采用传统的中国红,佛教黄,宫殿琉璃绿三色,明艳奢华,堪称浙江省最豪的寺庙,酷似一座落在山间的紫禁城。



秀峰寺,座落在山间的一块台地之上,从来时的山路角度欣赏,庞大的建筑群,有上虞版的“布达拉宫”之称,壮观之色有过之而无不及,仿佛是一片云天仙境。到秀峰寺,都是与我一样的自驾前往,这可能是与秀峰寺尚未完全完工有关,寺内只有少数佛像金身已各自就位。



秀峰寺绝对可以配得上用“惊艳”这两个字来形容,秀峰寺绝大部分的门窗,都是木质的雕刻,图案精美大气,所有的檐角是雕梁画栋,古朴庄重,仿佛中华五千年的建筑文化都沉淀在了这里。朝起的霞光与晚落的夕照,无法在秀峰寺的墙壁上打出烙印,只是将墙壁擦拭得更黄、更红。



秀峰寺根据堆高山的地理条件谋布局,寺门西向开,大雄宝殿和客房在整个寺院的最西北,大雄宝殿的朝向也是背东朝西,踏入山门左转便是殿前,殿前主场地不是很宽,场前建长廊。大雄宝殿为寺庙的中心主体建筑,都有特别的讲究,整个秀峰寺已突破了传统的寺庙建筑布局概念。大雄宝殿所在位置是戴家山,容我大胆猜测,此地应该是原秀峰庵的旧址,现今的改扩建均围绕旧址的周边展开。



放生池在整个秀峰寺的轴心位置,目测占了整个用地的五分之一。环湖建长廊,这是属于中国式的庭院浪漫,放生池中建有多座水中楼阁,楼阁檐角似乎暗藏乾坤,其中最突入池中的那座水中楼阁,有凌水的景观桥与长廊相接。放生池南北边侧均是佛堂,南高北低,临北朝南而看,蔚为壮观,一座寺就是一座城,秀峰寺也有水上宫殿之说。
山中寺庙的放生池布局一般都在山门之前,寺庙整体依山势后高前低,放生池不仅仅是香客的慈悲心,更是寺院走火时的守护神,江南多雨水,这种设计涝时不殃及寺院,放生池水位平时不宜太满是规矩。而秀峰寺的放生池更象是宫殿之中的御花园,景观价值更胜一筹。



寺院环境自古倡导清幽雅静,以达到平心静气的修行目的,抛弃一切世俗烦恼,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按司马南的话说是“灵魂深处爆发革命”,这也是秀峰寺建于高山之巅的真正原因。然而,自秀峰寺贵为上层流量地,这块世外之地,成了诸多古装视频等的出片地。我在秀峰寺闲逛的时候,巧遇了一位师太,听说秀峰寺内总共才7位大师,青灯黄卷,她无意于重返世俗的镜头。



秀峰寺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章镇镇堆高山风景园区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