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汾河景区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一路向北延伸至上兰村出山口,马上就要建成开放了。新景点修葺一新,在石头上刻上老龙头景区的名字,没曾想引发社会各界争议。
8月下旬,笔者专门对老龙头的来历进行了查证,所谓老龙头的真正出处,系奉承拍马屁令人不寒而栗,远不如烈石寒泉光明磊落,后人铭记窦大夫忧国忧民,经得起历史考验。抛弃历史老地名烈石寒泉,改用民国军阀乱起的野地名二龙山,是站错了立场,闹出了笑话,与法与理都不容。
如今,汾河出山口被许多人叫老龙头,与当地的所谓二龙山有干系,由此主观借喻推断这里是龙头,用“老”来寓意年代久远。其实,来自清道光年间《阳曲县志》的记载,此处位于上兰村西北的山,自古以来叫烈石山,是春秋名人窦大夫的封地。
烈字有“刚正、威武”的涵义,山体层峦耸立挺拔,烈石危危,威武壮观,此处坐落有古迹窦大夫祠,恰恰是这名春秋名人刚正不阿的人格写照,尽管被晋阳古城的赵简子谋害,却被百姓修祠堂纪念世代传颂。
此外,烈字还有“开裂”的涵义,与当地自然景观相匹配。汾河从裂开的山口奔涌而下,流经一马平川的太原盆地,这里也称为裂石山,连同当地发现的山泉眼,共同称之为烈石寒泉,是赫赫有名的太原古八景之一。
到清朝叫了千百年的烈石山,为何被后人改名二龙山?原来,在民国时期,有兰村人张姓兄弟在山上放羊,一边圈起羊圈一边植树造林,抵挡西北风刮来的风沙,当地村民为了铭记他们的功劳,把这里改叫羊圈山。
后来,阎锡山陪同美国煤油大王来上兰村考察,看到这里依山傍水风陡峭险峻,问属下张维卿这座山叫什么名字?他觉得羊圈山土气太难听,灵机一动为取悦上司,毫不客气拍起了马屁,这里叫二龙山,正如两位领导犹如真龙大驾降临。
阎锡山听后赞不绝口,连说这个名字好,竟信以为真,在此掏空山体,盖碉堡修地道,修建储存军火的藏兵洞,还盖起避暑别墅。二龙山从诞生那天起,就打上了阎锡山的烙印,可惜的是,众多人并不知情。
在兵工设施的基础上,华北军工第一校从长治搬迁至此地,发展成为后来的太原机械学院,升级改名为中北大学,因为有所谓“龙”字的加持,博得不明真相人的青睐,二龙山逐渐传开名声大噪,冲击得古老地名烈石山销声匿迹。
汾河出山口被乱叫为老龙头,明白来龙去脉的人们才知晓真相,这个“龙”直接暗指军阀阎锡山和美国煤油大王,并非春秋名人窦大夫。
此次汾河景区延伸至出水口,新景点应使用当地千百年历史的烈石寒泉,传承老地名给子孙后代,是肩上的一份历史责任,作为项目建设和地名管理部门,更应喊停乱叫的二龙山、老龙头,澄清真相保护地名遗产,为城市留住这份乡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