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破,我已踏上了前往大洞竹海的路。车行渐远,城市的喧嚣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渐浓的绿意。山道蜿蜒,两旁已有疏竹点缀,仿佛是大自然刻意布置的路引,默默引领游人走向那更深处的翠色世界。
至景区门前,一股清凉气息扑面而来,竟带着几分竹叶特有的清香。购票入门,但见万千修竹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竹梢随风轻摆,似在向游人颔首致意。竹径幽深,阳光透过密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在地上织就一幅流动的光影图画。
沿着石阶步步深入,竹香愈来愈浓。四顾皆竹,粗者如碗口,细者如手指,新竹青翠欲滴,老竹苍劲挺拔。竹与竹之间疏密有致,既不拥挤得令人窒息,也不稀疏得失了韵味。偶尔有山风穿过竹林,引得竹叶沙沙作响,那声音轻柔悦耳,似是竹子在低声私语,诉说着山中的岁月悠长。
途中遇一当地老人,正坐在竹亭中小憩。与之闲聊,得知这片竹海已有数百年历史。“竹子这东西,看着柔弱,实则坚韧无比。”老人抚着花白胡须说道,“你看它们,风雨来了就弯腰避过,风雨过后又挺直身子,所以能活这么久。”言罢,他指着不远处的一处泉眼:“去那儿喝口水吧,竹根过滤过的水,甜着哩。”
依言前往,果见一泓清泉自石缝涌出,汇成浅潭。掬水饮之,清凉甘甜,确非凡品。潭边有竹筒可供取水,想必是景区特意为之。饮水片刻,疲惫顿消。
继续前行,至一高处观景台。凭栏远眺,但见竹浪起伏,连绵直至远山脚下。时有飞鸟掠过竹梢,激起细微绿浪。此时方知“竹海”之名不虚——翠竹如海,浩瀚无垠,人立其间,不过是一叶扁舟上的微渺过客罢了。
下山途中,参观了一处竹编工艺坊。老师傅手指翻飞,竹篾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不一会儿就变成精巧的竹篮、竹盒。买一小件为纪念,手感光滑细腻,还带着淡淡竹香。
傍晚时分,夕阳西斜,竹影被拉得老长。出得景区回望,竹海已渐染暮色,更添几分神秘幽深。归途中,思绪仍萦绕在那片绿海之中。想这竹子,四时青翠,虚怀有节,千百年来就这么静静地生长着,看遍了人世变迁,却始终不语不言,只以沙沙竹声应答清风。
城市生活久了,人易浮躁。而在竹海中行走半日,心自然就静了下来。或许这就是竹子的魔力:它以静默的姿态,教会人们如何在纷扰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韧。
竹海之旅,不仅是观景,更是一场心灵的沐浴。当夜色完全吞没了远山的轮廓,我心中却仍留存着那片苍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