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抚仙湖,又进入云贵高原的大山之中,向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建水城进发。真的是在云里雾里,翻过一座大山接着又是一座大山,小车总是在起起伏伏中向前行进,盘山的公路不宽,不时地前面就会有不知道哪个工地开来的工程车,在盘旋着的公路上是断然没法超车的,只能跟在后面吃着飞扬的尘土,一直到山谷下才有机会超越。就这样走了两个多小时,眼看着进入建水城了,“阿斌”把我们带进了城郊的一个人造景点,叫蚁工坊。
来云南是来欣赏美丽的大自然的,来人造景点干什么?见我满脸的异议,夫人在一旁不停地说:“很好看的,很好看的!”因为事先一点没做功课,我压根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勉为其难地下了车,从停车场的一侧走进了这个“蚁工坊”,刚走进去这个地中海式的建筑群,就让我叹为观止,这也太有创意了!
一个又一个挨着的,用红色的、白色的陶砖搭建的几何型建筑,建筑群呈现蚂蚁洞穴的有机形态,或呈现为雄伟的城堡,或耸立着高耸的尖塔,又或是绵延着圆形的长廊,每一处都彰显出自由大胆的风格和无尽的想象力。然而,当你走近细看,你会发现它们竟然全部由规整的空心砖巧妙拼接而成,甚至可以通过砖块中央的小洞,窥探到别样的奇妙世界。
穿行在其中,犹如走进了一个很有地中海风情的异国他乡,淳朴的颜色,或笔直的,或弧型的白墙、红墙;众多的回廊、穿堂、过道,在小小的方寸间无限地延长了欣赏点的长度,很多靓女帅哥在里面定格下美丽的瞬间,不少年长的就在空间上方透射来的阳光下的长条椅上休息,别样的风情,一样的悠然。
在这风情独特的建筑群一侧,是个同样充满异国风情的广场,一座边廊桥把中间的水池一分为二,各种异域风情的小雕塑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廊桥上,围栏中。水塘的另一侧是一座二层的地中海格调的建筑,走进一楼那间粉色展厅,你会被那些别具一格、独一无二的紫陶艺术品深深吸引。这些艺术品包括陶艺酒杯、果盘以及花瓶等,每一件都精雕细琢,让人流连忘返。
而在这幢建筑的外面,一个挺大的广场外,还有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一排排高高耸立在阳光下的红土林,岁月在这片二三十米高的红土林上留下了一条条斑驳陆离,又五彩斑斓的印记。这片原始的土林,与一侧现代的异域风情,竟然如此和谐地“生活”在了一起。
建水城外怎么会有这样一个风格独特的建筑群?据说还是当下最红火的网红打卡点。翻阅这里吧台上随手可得的宣传小册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非常励志的人物和故事,那就是云南土生土长的艺术家罗旭,这个蚁工坊,及其云南另外几个著名的网红打卡点,都出自这位平民艺术家之手。
罗旭1956年(一说1959年)出生于云南弥勒农村,1976年开始在建水接触陶艺,三次高考失败后,当过建筑工人、养殖场职工等职业维持生计,期间自学绘画并受川美艺术家及央美钱绍武教授指导。198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钱绍武城市雕塑研究班,系统学习造型艺术。1996年在昆明郊区自建"土著巢"艺术空间,采用300万块红砖搭建无钢筋拱体建筑群。2015年返乡建造弥勒东风韵艺术小镇核心建筑群,其中"半朵云"艺术中心获德国红点设计奖。2016年移居建水,在一处废弃的砖厂打造蚁工坊艺术园区,融合紫陶文化与地中海建筑风格。罗旭被评论界称为“无法被主流文化体制定义”的艺术家,也被称为艺术界的“怪才”。
走出蚁工坊,我被这个建筑群震揻,被罗旭这位艺术家感动。一个农村出来的艺人,一个废弃多年的砖厂,一个人们趋之若鹜的网红打卡点,这里面可以回味的东西很多很多。来这儿逛一圈,值!
朱仕农 文/摄(2025年9月2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