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不只是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它是城市跳动的脉络,也是时光的通道。在东城,地铁线路交错纵横,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人文底蕴、前沿的现代科技、更新的城市布局、新型的消费场景,都在这一条条线路中碰撞、交融。从建国门站里的文艺壁画到北新桥站外的美食云集,从南锣鼓巷站内的老北京人物剪影到崇文门站外的商圈业态,穿过人潮涌动的站厅,每一站都是一扇窗,窗外是流动的东城故事。为了深入探寻东城地铁站台内外的魅力,东城融媒联合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开设“站里站外——地铁经纬看东城”专栏,今天推出第三期《跟着5号线站点,用骑行丈量东城的鲜活日常→》。
当北京的地铁线路编织成城市脉络,北京地铁5号线(以下简称5号线)恰似一条串联起东城区多元风情的丝带。它穿梭于繁华市井与历史古迹之间,从散发着红墙灰瓦烟火气的胡同,到沉淀着千年文脉的殿堂,再到洋溢着年轻活力的特色街区,每一站都藏着独属于东城的故事。
沿着这条线路,能看到雍和宫站的胡同烟火气、崇文门站的古今交融味和天坛东门站的本真生活。在北京的初秋季,不妨骑上一辆单车,从地铁站出发,在街巷间穿行,既能触摸胡同里的市井温度,也能感受历史与现代碰撞出的独特韵味,解锁一场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东城漫游。
雍和宫站
从茶香美式到私房菜的胡同烟火
在红墙灰瓦间寻味慢生活
乘坐5号线来到雍和宫站,一下地铁,几排红柱子与加入抱鼓石元素的楼梯就映入眼帘,还没出站就能感受到东城区的文化特色与底蕴。出站层开设了文物小店,店内有各式各样的手串、项链和冰箱贴等特色纪念品,让游客在站内就能购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

出地铁站向西便进入五道营胡同,骑行其间,仿佛踏入了一片藏在红墙灰瓦闹市间的“慢生活小天地”。这里没有主干道的喧嚣,只有挂着“好好吃饭”标语的温馨小馆,摆满LABUBU玩偶(泡泡玛特旗下经典IP形象)、只做美式的咖啡店和散发着茶叶清香的茶屋。

门口贴着“好好吃饭”的喜小葵是五道营胡同里的新鲜面孔,但已经凭着独特的氛围圈了不少粉。店面不到200平方米,门口摆着两盆开得正好的绿植,桌子上和墙上摆放着有烟火气的照片,推门进去像走进了朋友家的客厅。


老板王浩是个对胡同有情怀的人,说起开这家店的初心便侃侃而谈:“我想守护这条胡同的烟火气和人情味,让大家都能体会到回家吃饭的感觉”。店里做的是中式融合菜,很多都是老板自己研究的私房菜,比如家烧海味白玉丝瓜、鲜椒豆豉小炒鸡与泡菜包浆豆腐等,吃起来特别有家的味道。最让人惊喜的是二层的露台,吃完饭可以站在露台上看胡同里的灰瓦屋顶,风里带着旁边院子里的槐花香,别有一番风味。


品尝过家的味道后,继续向西走,你一定会被摆满LABUBU玩偶的豆来财咖啡所吸引,店面不大,门口摆着几盆小绿植。店里只做美式,但做得特别用心——店长雪岩自信地说,他们是北京第一家做山竹和白桦树风味美式咖啡的店,咖啡豆特意选了中烘,入口是淡淡的坚果香,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做美式的基底是单份萃取的,还会加一点纯果汁提鲜。记者品尝后发现,山竹味的喝着带点清甜,白桦树味的则多了丝木质的清爽,但果汁的味道却没有压过咖啡醇厚的香味,几层口感在味蕾中同时绽放,让人一下就体会到了“品尝”咖啡的乐趣。另外,店里还在售卖LABUBU玩偶和一些小周边,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也前来打卡,店长表示后续还会开展一系列送LABUBU玩偶的活动,让前来消费的顾客不仅能在口味上得到满足,更能在心情上得到放松。


来到胡同西口的一拙茶研所,推开门,最先扑过来的是淡淡的茶香,店里靠墙的架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茶具和茶叶。再往里走,就能看到一抹绿色的窗景,透过窗能看到胡同里人来人往。冲茶师正在吧台里冲泡工夫茶,坐在靠窗的小茶桌,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或画一幅画,很是惬意。正在等待茶饮的江女士说道:“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了,我只有喝茶的时候才能感觉时间是慢下来的,一边喝茶一边和朋友聊天,能缓解不少情绪。”


崇文门站
从津味老菜到市井小吃的古今交融
在骑行街巷中品地道风味
乘坐5号线可来到与2号线换乘的崇文门站,一边挨着东交民巷的历史建筑,一边连着西兴隆街的市井烟火,还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着的“国家记忆”。在这里骑行,既能吃到正宗的老味道、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还可以淘到专属于自己的“孤品”小礼物。
从崇文门站出来,一路向西北骑行就来到了东交民巷。这条街曾经是使馆区,现在还保留着不少西式建筑,一边骑车一边看着道路两旁的红砖墙、彩绘窗,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骑到与台基厂大街相交的路口,就能发现街上的奥华餐厅——这家开了31年的天津菜馆,是不少老北京人和天津人的“心头好”。餐厅一共有四层,推门进去,没到饭点儿就已经坐满了人,满是热闹的烟火气,大多是熟客,一坐下就跟服务员熟稔地打招呼:“来个八珍豆腐,再来份罾蹦鲤鱼。”

奥华餐厅的老板是天津人,所以这里的天津菜做得很地道,糖醋里脊是必点的,里脊肉裹着糊炸得外酥里嫩,浇上酸甜的酱汁,一口下去特别开胃;罾蹦鲤鱼则是功夫菜,鲤鱼不刮鳞,炸得酥脆,连鳞都能吃,浇上糖醋汁,酸甜可口,鱼刺也炸得软了,不用担心卡喉咙。除了这两道硬菜,还有嘎巴菜、老爆三等,都是天津家常菜的味道,分量足价格也实惠。在这里吃饭不用讲究什么排场,就是单纯的“吃味道”,感受最平凡的烟火气。



吃完正宗的天津菜,可以去离奥华餐厅不远的龙大婶饽饽铺带一份炸元宵,元宵是现炸的,需要等六七分钟。元宵咬开里面是巧克力馅和钙奶馅的,流心的馅料烫嘴却特别香,作为饭后甜点再好不过了。

如果想体验更浓厚的市井气息,出崇文门站后可以一路向西南骑行到西兴隆街,这里两旁的小店一家挨着一家。平安锅贴是这里的“流量担当”,这家店凭着一口锅贴儿圈了不少粉,每到饭点,店里都坐满了人,还有人在门口排队等位子。

店里的锅贴都是现包现煎的,馅料有猪肉三鲜、猪肉韭菜、猪肉老倭瓜、韭菜鸡蛋和羊肉西葫芦五种,师傅把锅贴码在平底锅里,倒上油和水,煎到外皮金黄酥脆。趁热咬开一口,汁水特别足,肉的鲜混着菜的香,让人不知不觉中还想再来一份。

除了锅贴儿,店里的酱肉也好吃,酱得软烂入味,切片装盘,配着烙饼吃,特别下饭;砂锅丸子汤则是解腻的好搭档,丸子是手工做的,又弹又有嚼劲,汤里加了粉丝和菜,喝起来鲜鲜的。店里有的单人座位紧挨着窗户,自己一个人骑车来店里点上一份锅贴儿酱肉,配着棒碴粥,在阳光下边吃边看窗外的街景,好不惬意。

西兴隆街上还有两家有意思的小店:PANGEAISM璞和Jolly Jolly礼物商品。PANGEAISM璞是一家生活方式集合店,二层经常举办市集和展览。市集都是不同设计师原创手作的作品,有首饰、衣服、画作、家居用品,每一件都很有设计感,适合喜欢独特风格的人。展览每个月都会举办,举办过像瓶起子展、筷置展、手摇铃展、徽章展等,小众又有趣。店里还有各种舶来的手作摆件和中古孤品,从特色小物到实用好物,为空间增添了更多元的风情。





Jolly Jolly则是家礼物店,店里摆满了文具、香薰蜡烛和手工制作的小摆件,文具都是可爱的风格,比如印着小猫小狗的笔记本、带香味的圆珠笔;香薰蜡烛有苹果、西红柿和柑橘等味道,点燃后香味淡淡的,特别治愈。这两家店都在平安锅贴的对面,很适合吃饱后消食闲逛,说不定还能淘到“孤品”。



逛完特色小店后,一路向东骑行大概5分钟,就来到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馆的三层是基本陈列厅,分为明朝部分和清朝部分,展示着各种珍贵的档案文物。逛这里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看、慢慢品,才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天坛东门站
从特色咖啡到鱿鱼饭里的生活温度
在街角里享松弛时光
作为紧邻天坛公园的5号线天坛东门站,站内最大的亮点就是酷似天坛公园祈年殿的屋顶设计,让出站的乘客一下就能感受到天坛公园独特的文化氛围。站内还设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文创小店,一个大大的鲁迅立牌在小店旁边,引得很多小朋友合影留念。


自毗邻地铁站的天坛公园东门进入园内,一路向西,就能看到天坛的核心建筑祈年殿。走到祈年殿脚下,会被它的壮观震撼,三层的圆形建筑,蓝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屋顶的结构精巧,没有一根钉子全靠木榫连接。来到祈年殿,不光要参观精妙的建筑,喜欢拍照的游客还可以自己跟着教程找到最佳拍摄机位,留下打卡照。

逛天坛,最好是早上来,那时公园里人不多,能看到不少晨练的老人——有的打太极,有的练气功,有的在树下唱歌,还有的带着鸟笼遛鸟,鸟叫声、歌声、笑声混在一起,特别有生活气息。要是累了,就坐在路边的长椅上歇会儿,看看天上的云、身边的树,感受着自然与古迹的交融,心里会特别平静。天坛的游玩路线可以简单点:从东门进,到祈年殿,再去皇穹宇、圜丘,最后从南门或北门出,全程大概2至3小时,既能逛遍主要景点,也不会太赶。

逛完天坛,向北骑大概5分钟就能到位于法华寺上的文创园区——天坛德必WE”北京街,里面有非常多的特色小店,逛一逛会发现不一样的惊喜,和别有洞天的生活状态。从西门进入,一家名叫CABO coffee的咖啡馆映入眼帘,店门口坐着许多外国顾客,他们正在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晒日光浴。CABO coffee已经开了六年多,店面不算太小,装修很有特色,墙上挂满了主理人在世界各地拍的照片,门口还挂着“宠物友好”的牌子,有很多人带着宠物狗来喝咖啡。
进到店里,你会发现这里没有人拿着电脑工作,也没有人忙着拍照打卡,大家要么在和朋友聊天,要么在看书。店里的负责人坦言:“其实我们店里的咖啡并没有做到行业顶尖,都是一些常规款,来我们店与其说是喝咖啡,不如说是在享受一种松弛的生活状态。”一个人在窗边读一本喜欢的书;和几个朋友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诉说着理想;带着自己的宠物一起来结交新朋友。在CABO coffee,咖啡不再是简单的饮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外在体现。


旁边的瓷器儿私家鱿鱼饭则是“打工人的宝藏午餐店”,老板以前在IT行业工作,2015年辞职创业开了这家小店。“我们店没有员工,从选料到制作我都自己盯着。店里的鱿鱼饭都是用的冰鲜鱿鱼,为了保证口感,每天只用早上新到的货。”老板一边炒着鱿鱼饭一边说。老板把鱿鱼切成块焯水,用自己调的甜辣口秘制酱料和洋葱等蔬菜翻炒,还未出锅香味就能飘出老远。鱿鱼饭的分量很足,米饭上盖着满满的鱿鱼,拌着酱料吃最佳,鱿鱼弹牙有嚼劲,米饭吸满了酱汁,一口吃下去特别满足。老板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很健谈:“我这个小店人均不到30块,实惠又好吃,我开店不光是为了挣钱,更是为了把咱们北京的人情味带给更多的人。”


跟着5号线的站点用骑行丈量东城区的鲜活日常,会发现地铁串联的不只是地理上的站点,更是东城区的生活缩影:雍和宫站的胡同烟火,藏着普通人的“小确幸”;崇文门站的古今交织,写着城市的过去与现在;天坛东门站的慢时光,透着生活本该有的真实温度。每一次从地铁出来骑行,每一次逛名胜古迹、品尝菜肴、和老板交谈,都是与东城的深度对话。这里没有匆忙的赶路,只有真实的生活温度,等着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去遇见、去感受、去珍藏。
策划:郭佳 郑娜娜
文字:陈浩然
图片:陈浩然 林萱 张维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