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九华山是佛教圣地,是不是除了寺庙就没别的看头了?” 刚坐上前往九华山的旅游大巴,身旁的王玉就凑过来问我。
我笑着摇头:“那可不一定!虽说它以佛教文化出名,但山上的山水风光、千年人文遗迹才是真宝藏。等会儿逛的时候你就知道了,哪怕不看寺庙,也能逛得尽兴。”
车刚驶入九华山景区范围,窗外的景色就渐渐生动起来。层峦叠嶂的山峰被薄雾笼罩,青灰色的岩石间点缀着翠绿的松柏,山脚下的溪流顺着山势蜿蜒,偶尔能看到几座青瓦白墙的民居嵌在山坳里。王玉扒着车窗看个不停:“这山景也太舒服了!比我想象中好看多了,难怪能在安徽的名山里占一席之地。”
“这还只是开胃菜呢。” 我指着远处连绵的山峰,“九华山其实是黄山的支脉,有 99 座主峰,其中十王峰最高,海拔快 1400 米了。等下咱们走‘花台 - 天台’这条线,能看到最经典的山水景观 —— 花台的‘空中花园’全是奇松怪石,天台的‘一线天’抬头只能看到窄窄的一条天空,特别壮观。”
说话间,车停在了九华山核心景区入口。刚下车,就看到成片的古建筑顺着山势铺开,青灰色的殿宇飞檐翘角,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王玉有些好奇:“这些建筑看着都挺有年代感的,得有上千年历史了吧?”
“你还真说对了。” 我接过话头,“九华山的古建筑群可是大有来头。最早能追溯到东晋,当时有僧人在这里建了第一座茅庵;到了唐代,这里的建筑规模开始扩大,最有名的化城寺就是那时候建起来的,现在还是九华山古建筑的核心。你看那些殿宇的木构、石雕,都是不同朝代传下来的‘活文物’。”
我们沿着石板路往上走,沿途遇到不少背着行囊的游客,还有当地挑着山货的村民。王玉注意到路边的石板路磨损得很厉害,上面还能看到淡淡的刻痕:“这路是不是也有些年头了?”
“何止是年头久,这可是古代的‘朝圣路’,也是山间的交通要道。” 我蹲下来指着石板上的纹路,“你看这些深浅不一的凹痕,都是千百年间行人、马匹踩出来的。以前没有公路的时候,上山的人全靠这些石板路,现在走在上面,容易踩着。”
走到半山腰,我们拐进一条岔路,避开了热闹的寺庙区域,眼前瞬间开阔起来。一条石阶路顺着山脊延伸,两旁是茂密的竹林,风吹过的时候,竹叶沙沙作响。王玉深吸一口气:“这地方也太清净了!比在市区的公园舒服十倍。”
“这就是九华山的‘隐藏玩法’。” 我笑着说,“除了核心景区的古建筑,山上还有很多小众步道。比如咱们现在走的这条‘龙溪步道’,顺着溪流往上走,能看到瀑布、深潭,秋天的时候枫叶红了,整个山谷都是红的,拍照特别出片。还有‘莲台峰步道’,沿途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像莲花、像动物,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中午时分,我们在山上的一家农家菜馆歇脚。老板端上当地的特色菜:石耳炖鸡、笋干烧肉、九华素斋,每一道菜都带着山间的清香。王玉尝了一口笋干,眼睛一亮:“这笋干也太鲜了!比超市买的好吃多了。”
老板笑着搭话:“这都是山上现挖的冬笋,用柴火烘干的,能不鲜吗?九华山的山货多着呢,像石耳、香菇、黄精,都是纯天然的好东西,你们下山的时候可以买点带回去。”
吃完饭,我们继续往上走,最终登上了天台峰的观景台。站在高处往下看,整个九华山的风光尽收眼底: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近处的村落星星点点,山间的云雾随风飘动,仿佛一幅流动的山水画。王玉掏出手机拍个不停:“原来九华山的美,不止在那些名气大的地方,这些藏在山间的风光才是真惊喜。”
“可不是嘛。” 我靠在栏杆上,“很多人来九华山只盯着寺庙,却忽略了它本身的山水和人文。其实这里不仅是文化圣地,更是一座被低估的‘天然公园’,不管是喜欢徒步、摄影,还是想找个地方放松,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
下山的时候,王玉还在回味沿途的景色:“下次来,我要专门走那些小众步道,把没看完的风景都补上。” 我笑着点头:“那可得提前做好攻略,九华山的好玩之处,还等着慢慢发现呢。”
其实不管是第一次来还是重游,九华山总能给人新的惊喜 —— 它的美,藏在千年的古建筑里,藏在蜿蜒的山路上,藏在每一缕山间的清风里。如果你也计划来九华山,不妨放慢脚步,抛开固有的印象,好好感受这座山的山水与人文之美。你去过九华山吗?有没有发现什么小众的好玩之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