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江住在一间由纳西老宅改造而成的客栈。老宅中央是个露天庭院,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被一间正房和三间厢房围得水泄不通,当然,阳光还是有办法钻进来的。
每天上午,我通常会坐在院子里那张一臂宽却有两米来长的餐桌(有时是我的书桌,有时又是大家推杯换盏的吧台)旁边,看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把房顶的瓦猫照亮。随后阳光慢慢向下溜到二楼的窗棂上,不知躺在里面睡懒觉的家伙是已经醒了还是更不想起了。阳光继续向下拓展着自己的疆域,一楼墙面上那朵工笔牡丹就从黑暗里绽放出来。
在阳光的扫描下,院子里更多细节像被淋了一层显影液,渐渐有了形状、色彩和光泽。一条叫做宝宝的古牧犬趴在我的脚边,跟我一起“沾光”;笼子里关着的两只鹦鹉叽叽喳喳地叫起来,其实它们的名字也叫叽叽、喳喳;还有院子里隆重盛开的几十种我能叫出名字和我叫不出名字的鲜花。这时我特别想找个朋友下盘棋,在阳光里下棋,心情好得可以大度地不去计较输赢,而这种超然又往往能让我超常发挥。
每天下午,我通常会爬到古城西面的狮子山上,找一间可以俯瞰整座古城风景的茶室。要一杯普洱,再随意摊开一本闲书。有一句没一句地看着纸面上的字句,背景音乐也跟着有一句没一句地传进耳朵。太阳在下山之前会把狮子山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影子就像一条向前铺开的黑地毯,把古城的青瓦石墙盖得严严实实。
上午在院子里看着阳光一寸一寸地照进来,下午在半山腰看着阳光一米一米地消失,自在、自由、自得其乐,这就是我的丽江生活。可是许多初到丽江的游客摸不着这个门道。他们的一日生活往往是这样:上午店铺一开门,他们就开始忙着购物;中午餐馆一吆喝,他们就觉得饿了;晚上酒吧一沸腾,他们也想进去喝一杯。有人说现在的丽江越来越商业化,但其实,丽江为旅行者提供的“核心服务”却是一分钱都不用花的——无论你住青年旅舍还是豪华酒店,无论你孤独一人还是亲友成群,都能沐浴到最灿烂的阳光。还有一种人,总能在丽江找到一处阳光照耀的安静所在,交几个朋友,谈几句理想,或者,一天就只是眯起眼睛与阳光像情人一样对视。
在我看来,丽江的阳光不一样,跟拉萨比少了几缕毒辣的紫外线,跟三亚比又多了几分阴影下的清凉。因为空气洁净度高,日照充足,照片不用PS饱和度也照样色彩鲜艳。当阳光哗啦一下照下来,能让最不起眼的角落光彩夺目,甚至连水果蔬菜都看起来更好吃。
一天上午,我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传到网上。照片上除了那条光明和阴影的交界线特别清晰之外,色彩构图都不是那么讲究。可这张照片被评论的次数却远超那些著名景点照。我就知道,我那些在写字楼里一抬头眼睛都能被映成灰色的朋友们最缺什么。
(小鹏)
编辑/汪浩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