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
早6点半,我们到前台取上早餐,就出发去云岗石窟了。就这样,还堵了一会儿车。8点才到达云岗石窟景区。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武州山南麓。云冈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时期。是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近6万尊 。
云冈石窟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下图为第1窟俗称“石鼓洞”。
在大辽时期,曾对石窟寺进行过大规模修整。搭建了石窟前接木构窟檐。并对一千余尊佛像进行了整修。下图为第2窟,俗称“寒泉洞”。
下图即第3窟又名“灵岩寺洞”,俗称“弥勒洞”。是云冈规模最大的洞窟。
据相关记载:云冈 始称于明嘉靖年间。清顺治八年(1651年)曾经对云冈石窟进行修缮。现存第5、6窟的木构窟檐和寺院即为此时重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巡幸云冈寺并御书匾额"庄严法相"。
第5窟与第6窟是一组统一设计、建造的双窟,为中期洞窟。窟外各有一座清顺治八年(1661年)加盖的四层五间木构阁楼。是目前云冈石窟仅存的古代窟檐建筑。
第5窟(大佛洞)洞窟最大宽度约22米,最大进深约17米。主尊为泥塑坐佛,高17.40米。佛像面部前身贴金,衣襟垂直飘落,造型美观自然。洞内四壁雕有众多精美佛像。在主尊佛像背后开有较为宽阔的通道。
第6窟(释迦佛洞)楼阁东西两壁绘有十八罗汉形象。是清初重建阁楼时期的作品。康熙御笔匾额就悬挂窟门上方。
洞窟凿有中心塔柱窟,高14米多,分为上下两层。是云冈石窟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洞窟之一。窟内现存各类造像近2900尊。
中心塔柱南面下层龛内,端坐一尊身著袈裟的泥塑佛像。左手抚膝。是一尊包泥彩塑的佛像。据考应该是辽金作品。
在南壁的窟门与明窗之间,雕有一个大型龛室。内坐三位圣者,分别是释迦、文殊和维摩。释迦端坐在中央须弥座上,凝静倾听。文殊菩萨位于右侧。左侧为维摩。
洞窟中心柱及四壁上雕刻的众多人物均是工笔细腻,造型优美,栩栩如生。让人震撼。
接着又看了第7、8窟。第7窟和第8窟也是一组双窟。窟外的窟檐是1993年按照原清代阁楼样式重建的。
第7窟前室北壁上开明窗,下凿窟门。后室北壁造像分为上下两层大龛,下层龛内为二佛并坐。
第8窟前室北壁上开明窗,下凿窟门。前室西壁雕有千佛像。下层北侧有一拱门与第7窟相通。
看完这几组洞窟,我们就来到了对面的云岗石窟广场。这里是清代石窟的山门。也是以前云岗石窟的入口处。
云冈石窟国宝碑、世遗碑、石佛寺、清戏台都在这里。这一带也是云岗石窟的中心地带。
在这儿小憩一会儿,我们接着去逛第9、10窟及以后的各个窟。第9、10窟位于云冈石窟群中部,也是一组双窟。2014年在窟前新建一座七间木结构窟檐以保护文物。
第9、10窟共用一个屋顶,合成统一的外观造型,洞窟均由前堂后室组成。两窟设计力求均衡对称。
第11窟与第12、13窟为一组同时开凿的洞窟,属于北魏云冈中期石窟。都是云冈艺术走向成熟时期的作品。第11窟内中央的方形塔柱直抵顶部,属于中心塔柱式洞窟。
一直看了以后各窟到第19窟,感觉有些视觉疲劳。就只能一带而过了。
来云冈最大的感受就是:云冈石窟不愧是皇家所建。所有作品造型之精美,意境之深邃。真是达到最高境界,无与伦比。
我们最后来到第20窟。20窟是云冈早期开凿的昙曜五窟之一。亦为大像窟,位在云岗石窟西端。由于佛像显露在外,故而又称露天大佛。据记载,辽时曾经建有木构窟檐。
露天大佛高13.7米,端坐于台座之上。第20窟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旷世佳作。至此,整个云岗石窟就看完了。出了景区,我们乘车回大同市里。午饭后继续参观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等其他景点。(待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