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不仅风光秀丽,龙虎山的崖墓更是中国一绝,现存有200余处崖墓分布于50平方公里范围内。
这些2600年前的古越族崖墓群,依托的全是丹霞峭壁上天然形成的扁平洞和蜂窝状洞穴,其数量之多,位置之险要,文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堪称中国之最,世界一绝。它们证明龙虎山是东南亚崖墓葬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天然考古博物馆。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龙虎山繁衍生息。当时生活在这一带的古越族人就把这些洞穴当作自己死后的另一个世界。
龙虎山崖墓数以百计,主要镶嵌在泸溪河西岸仙水岩一带的悬崖峭壁之上。
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泸溪河,临水悬崖绝壁上市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龙虎山崖墓的基本成因。
这些崖墓大多是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岩墓悬棺,其葬位离水面20-50米以上,高的达300余米。
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数以百计。
从泸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可隐约望见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因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
崖墓葬是古越、僚人的特有丧葬形式。也是我国多种葬法中最古老、最特别的一种。
古人经受了太多的战争和灾害之苦,梦寐以求的就是宁静和太平,先辈的遗愿选择了将祖先安葬于凌空绝壁之上的崖葬,让祖先在一个青山环抱、碧水环绕、宁静幽美的环境中得到永远安息。当时的人坚信。"弥高者以为至孝,高葬者必有好报",他们就把祖先的棺椁抬上溪流边的陡峭的悬崖绝壁之上,放置在几乎与水面垂直的天然岩洞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独特的悬棺景观。
一九七八年,江西省的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对仙水岩的崖墓悬棺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遗物。其中墓葬人骨架16副,陶器、原始青瓷器、骨器、玉器、竹木器、纺织品、纺织工具、古乐器等220余件,经测定,发掘的实物距今至少有2100余年。
崖墓葬盛行崖洞合葬和群葬。在水岩、仙岩、仙女岩、谷子岩等处,每处都有十几座到数十座不等的崖洞墓。这崖洞墓中,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和联洞群葬等几种类型。其中一崖墓,洞宽50余米,墓室规模巨大,内置十副棺木,显然是大家族几代人的聚葬之所。悬棺棺具有扁圆形、圆筒形、长方形、顶盖式和屋脊形等几种,多用巨木创割挖空而成,木料多为楠木。随葬品多用仿铜礼器、兵器、陶器、竹木、骨玉和石器等,忌用金属器皿,这是当时生活在彭蠡泽东部水系的干越人的古老葬俗,也是流行于中国长江以南许多省区以及台湾和一些太平洋岛屿的悬棺葬的起源。
古越族先民是如何将棺木放入丹霞绝壁上10—60米高处的洞穴之中的?直至现在,这个问题仍然是个千古之谜。
在泸溪河下游段的白塔河上,每天都有春秋战国崖墓仿古升棺表演节目,这个节目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只是隐隐约约看到那几个穿白衣的年轻男子腰上系着安全绳,在巉岩峭壁上穿梭,有时候像燕子一样飞来飞去的,觉得也只是惊险刺激而已,不大相信古人们就是这样把逝者和棺椁抬到几十米上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之上的。
不知道这个被史学家称之为"千古之谜"的谜底,什么时候才能揭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