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区,也推“优速通”了。据报道,最近,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的投资管理方恩施旅游集团(以下简称“恩旅集团”)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推出“优速通”的信息。据了解,该“优速通”的核心卖点是“尊享快速通行”,即让游客告别排队烦恼,包括地面缆车、客运索道、接驳车等在内的快速通行。该“优速通”成人票价680元,儿童票价580元。
在自然景区里,推出“VIP通道”,表面上是一次市场化创新,实则是一种治理逻辑的倒退。因为它传递出的信号不是“改善服务”,而是“放弃改善”,甚至是“利用矛盾赚钱”。
付费插队,本质上是景区对矛盾的偷懒处理。不是吗?景区清楚排队是痛点,也知道游客体验差,但选择的不是增加运力、优化线路、分时预约,而是开辟一条“花钱就能解决”的捷径。矛盾没有被化解,而是被转移为“价格分层”:能花钱的少数人获得畅通,大多数人继续排队等候。这种逻辑,其实是在拿公共体验换短期收益。
更隐蔽的风险,是让旅游秩序逐渐滑向“特权化”。当一条VIP通道被认可,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多收费特权出现?比如“VIP观景台”“VIP车厢”“VIP休息区”。旅游本该是人人平等的美好体验,却逐渐异化为一场“付费分层”的社会投影。最终形成的心理暗示是:只要愿意花钱,规则都可以被绕过。
公共景区的责任,不是制造分层,而是消解分层。自然景观属于公共资源,本应坚持普惠属性。景区运营者即便有企业化考量,也不能忘记自身承载的是公共责任。推出VIP通道,看似满足了部分“高端需求”,实则背离了景区作为公共空间的初心:让更多人以合理成本共享自然之美。
更值得担忧的是,这样的做法会削弱社会信任。游客到景区,本该期待的是公平与秩序,而不是再次遭遇“社会分层”的投射。当“普通游客”被迫忍耐,“VIP游客”畅通无阻,这种体验差异会不断放大失落感,继而转化为对景区的不信任,对旅游行业的怀疑。信任一旦被消耗,口碑将成为反噬,景区的长期价值也将被透支。
真正的治理智慧,不是把矛盾“变现”,而是把问题解决。限流、预约、分时段售票、智能排队管理,乃至分散客流到周边景区,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做或许不如开一条VIP通道来钱快,却能让每一位游客获得更舒适的体验。
风景可以独一无二,体验不能三六九等。旅游是一种社会公共生活,不仅是看风景,更是体验公平。所谓的付费插队VIP通道,其实是治理懒政的“遮羞布”,是将景区治理责任转移为“价格分层”的一种懒政行为。(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孙维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