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微山湖上,渔家姑娘摇着橹唱起微山湖小调,船头摆着刚出水的四鼻鲤鱼;午后的大运河畔,游客戴着VR眼镜“穿越”到烽火连天的铁道游击队年代;夜幕下的南阳古镇,汉服巡游与渔火灯笼照亮千年石板路……作为山东唯一同时拥有5A级景区、大运河遗产和红色IP的县域,微山县正以“水陆空”立体玩法打破“湖区观光”的单一模式。2024年,该县入选山东省文旅产业督查激励县。本期对话微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宁,揭秘这个“中国荷都”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生态资源“火”起来。
资源重构:三色文化编织全域旅游网
“微山县的文旅家底,是红绿蓝三色交织的立体画卷。”王宁用色彩解码核心竞争力。
“红色”铸魂方面,微山县依托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湖上秘密交通线遗址,打造“沉浸式红色水战体验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红色篇章。
“绿色”打底方面,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山东首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基地,游客通过AR望远镜观察震旦鸦雀等珍稀鸟类,小朋友们则步入“水下秘境”展厅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湿地生态的自然奥秘。环湖路入选全国旅游公路典范,有机串联微山岛十景、荷园八景等湖光山色与红色交通线等人文印记,骑行爱好者可沿途打卡12处观鸟平台。
“蓝色”赋能方面,大运河微山湖博物馆创新“活态展陈”,老船工演示运河号子,非遗传承人用芦苇画还原“漕船过闸”场景。南阳古镇推出“运河密码”解谜游戏,游客需在古街商铺中寻找线索通关。
“三色文化的关键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化学反应。”王宁举例,新运营的渔家水街景区将渔家文化融入渔家乐——利用渔网、渔具做出渔家风情氛围感的包间,让一顿来自大湖深处的湖鲜宴吃出历史厚重感。
体验破壁:水陆空三维打破观光边界
传统湖区游易陷入“坐船、看荷、吃鱼”的循环,微山县用三大革新破解困局。
以低空经济激活“上帝视角”,微山县在博浪湾引进了直升机等低空旅游项目,配套开发的无人机摄影服务,帮游客拍摄“人在画中游”的空中大片。打造微山岛水上运动基地、国家湿地公园趣玩越野等亲水体验项目,引入高空滑道漂流、热气球等新场景新业态,全面提升游客体验,进一步擦亮5A级景区的金字招牌。
水上,独山岛“水下森林”生机盎然,1.5千米的“水上公路”成网红打卡地;水上休闲运动基地实现首次运营;推出微山湖荷园《万荷碧潮生》光影秀、南阳古镇《渔歌唱晚·烟火南阳》等沉浸式夜游项目,构建“两岛一河”璀璨夜经济带,带动过夜游客激增45.01%。
微山县陆上玩法再造文化场景,环岛小火车变身“移动剧场”,演员在车厢表演《梁祝》选段;百荷园打造“藕花虾田”农事体验区,游客可下塘采藕捉虾;夏镇运河湾街区复原“开闸放船”仪式,重现明清漕运盛况。
这种立体开发带来质变,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0.8天延长至1.7天,二次消费占比大幅提升,成功构建“日观荷、夜赏灯”“水陆空联动、文旅体共生”的全时立体消费体系。“我们不要‘水上公交车’式的游览,而要打造值得慢品的‘湖区生活样本’。”王宁强调。
站在微山岛望湖阁远眺,近处是满载游客的画舫,远处是低空盘旋的直升机,岸边传来《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幅新旧交融的画面,正是微山县文旅的生动注脚——用最潮的方式讲述最老的故事,让每一滴水都折射文化的光彩。随着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加速推进,这个“北方水乡”正以“红绿蓝”三色绘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画卷。
来源:消费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