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山北路14号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参观,重温那段永不褪色的峥嵘岁月。
抗战时期,桂林是西南大后方和南方的军事重镇。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于1938年11月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以八路军的名义设立的、公开合法的办事机构,负责办理交通联络、筹运军需物资、接待并输送抗日人员等工作。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办事处撤销。
1944年11月,桂林沦陷,办事处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对其进行了修缮和保护,1977年成立纪念馆并对外开放,成为展示广西全面抗战和全民抗战的专题性纪念馆。
“当年日寇轰炸桂林后,大量书籍、报刊被烧毁,很多抗战时期的珍贵资料在桂林几乎绝迹。我们只能从重庆、昆明、成都等地的旧书店一点点‘淘’。”纪念馆副馆长文丰义回忆,为填补史料空白,纪念馆工作人员踏上了数十年的搜集之路:出差必逛各地旧书店“淘宝”,并留下电话给书店负责人,嘱托收集;全市进行两次大规模历史文化调查,摸清抗战史料、旧址(遗址、遗迹)家底。
目前,馆内珍藏文物2000余件、文献资料3000多份、历史照片近5000张;纪念馆出版史料著作30多部;设立“抗日烽火映桂林——桂林抗战纪实文物史料陈列”主题展,展陈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
纪念馆对馆藏文物进行了科学的保护和利用,在深入研究文物的核心价值和历史基础上,展览让文物“活”起来,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设计不同讲解方案,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抗战历史。
在展览大厅的展柜内,陈列着当年办事处工作人员使用过的发报机、手枪、毛巾等实物,一张张日军入侵桂林时屠戮百姓、遍地焦土的图片让人静默沉思,展示墙上革命烈士的事迹让人肃然起敬。
“读初中时,我多次在老师带领下参观纪念馆,了解桂林抗战历史。如今,再次来到这里,感觉又有新的收获。”桂林市临桂区的张先生说,“作为桂林人,必须知道这段历史,下次要带自己的孩子来看看。”
在纪念馆二楼,有一间不起眼的房间,一部老式的木质外壳电台静静地安放在桌子上。解说员介绍,这是一部完整的电台。抗战时期,为了工作需要,电台的天线隐蔽在墙壁里,电台暗藏在房间衣柜的隔层里。从表面看,这个房间只是个摆放着床铺、桌子、衣柜的普通房间。可见当时开展工作的艰辛。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纪念馆接待量与日俱增,年均参观人数达50余万人次。”纪念馆馆长时建红说,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许多党员干部、学生、群众来这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纪念馆通过独具匠心的布展,利用场景复原、雕塑油画、沙盘模型、电动图标及多媒体、声光电等展示手段,调动参观者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宣传与教育效果。纪念馆还通过开展“红领巾讲解员”活动,让青少年参与到红色故事讲解中,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作者:中国旅游报 邝伟楠 陈静;编辑:杨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