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至《雅安日报》记者 吴丹
游客在石棉县一处温泉酒店内泡温泉
大渡河畔,安顺场红军渡口遗址一侧的浪花依旧激荡;贡嘎山下,草科温泉特色小镇上的雾气正袅袅升起……在雅安南部,因矿而生、因电而兴的石棉县,正以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为指引,坚决扛牢市委赋予石棉建设“川西环贡嘎山山地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重大使命,在红色血脉与绿色生态的交织中,绘就全域旅游新图景。
红色基因激活文旅新动能
在石棉县安顺场景区内,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8月的一个清晨,一支研学团队正沿着红军当年长征的路线行进,孩子们目光坚定,在讲解员带领下重走“长征路”。“通过VR技术,我们可以和红军战士并肩作战,子弹仿佛从耳边呼啸而过,我们也深刻感受到胜利的来之不易。”来自成都的中学生李昊阳说,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历史“活”了过来。
据了解,这款名为“跟着走·长征”的VR沉浸式体验剧自今年7月运行以来,每月都有上千位观众前来体验。
不仅如此,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内,数字化展示技术正在重塑红色教育模式。该纪念馆自主研发了《重走长征路 奋进新征程》《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少年》等研学课程,还与各地高校建立合作,推出跨地域、即时性、大规模的校内外一体化场景体验式教学,以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跨地域教学系统的搭建,让更多学生能在线参与沉浸式思政课。”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副馆长付婷婷介绍。
今年1—8月,凭借着红色文化的魅力,安顺场景区已接待游客188.92万人次,红色旅游成为石棉文旅的“金字招牌”。
在安顺场景区内的一处街道上,船工后代韦蛟正在搜集和售卖大渡河畔的鹅卵石。“这些石头承载着历史记忆,所以游客带回去的不仅是纪念品,更是红色精神的传承。”韦蛟说,一有游客上门“寻石”,他便会和大家分享当年那段红色故事。
近年来,安顺场镇持续推动红色旅游创新,引入VR体验、红色舞剧等多种形式,显著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并吸引大量研学团队前来参观学习。此外,该镇还与高校合作推出的“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长征精神沉浸式思政教育活动”项目,并成功入选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名单,获得广泛认可。
为全面落实建设“全省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部署要求,石棉县将充分发挥革命老区和红色资源优势,全方位提升安顺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推动红色资源与主题文化体验游、沉浸式研学游等新业态深度融合,促进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产业协同发展,全力争创国家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温泉引领康养度假新潮流
近日,记者驱车沿田湾河而上,红褐色的藏式风格建筑群依山而建,与雪山白云相映成趣,草科温泉特色小镇的轮廓渐次清晰。
在草科温泉特色小镇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在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草科温泉特色小镇地处田湾河风景名胜区,是建设在大自然中的高级温泉旅游度假胜地。”雅安川投豪生温泉度假酒店工程安保部工作人员唐罡介绍,此地以山地温泉体验和温泉养生为特色,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元素,配置音乐吧、酒吧、烧烤吧等,可实现游客吃住行娱一站式享受,预计11月左右开放试运营。
据了解,草科温泉特色小镇项目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呈现”的开发模式,分三期建设温泉中心、特色商业街和高端汤宿。作为贡嘎山—田湾河旅游大环线的核心节点,一期工程已完成温泉中心、温泉酒店及温泉主题文化博物馆建设,即将对外开放。
随着草科乡交通路网日益完善和旅游配套不断升级,不仅吸引了广大游客到此游玩,也召唤着众多游子归来。曾在成都打拼的吴忠,去年携妻子回到家乡,将老宅改造为藏式民宿——“云端卓玛”。
“我们这里有温泉、雪山,自然景观非常巴适。客人来我们这里可以吃到本地特色的草科鸡、草科腊肉。”吴忠说。
为抓住旅游机遇,吸引更多新农人返乡置业,当地政府采取“品牌酒店示范带头一批+老旧农房改造提升一批+规划一批”的方式,在建设元素上统一藏式风格,形成有特色亮点的民宿精品。目前,草科乡已形成3个民宿集群,包括雷打石安置点藏式民宿群、田湾河村温泉民宿带等。
同样以温泉资源激活全域经济发展的场景,还能在石棉县城的石棉君澜温泉度假酒店看见。
在石棉君澜温泉度假酒店内的温泉池里,记者看到,游客们正围坐在露天温泉池旁,品尝着草科鸡和黄果柑啤酒。“我们推出的‘温泉疗愈+泼水狂欢’活动日均接待300人次,寒假还将联合王岗坪景区推出冰雪温泉活动。”石棉君澜温泉度假酒店总经理钟勇表示,这种“景区+酒店”的联动模式,正推动石棉从“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
乡村振兴唱响农文旅融合曲
随着泸石高速石棉段的开放试运行,地处川西旅游环线重要节点的王岗坪乡,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走进王岗坪乡集中安置点,一栋栋川西风格的小楼整齐排列,最外层的四栋民房墙壁上,绘就了当地春夏秋冬交融的新生活愿景。再往里走,餐饮、民宿、甜品店一应俱全,处处透露着旅游发展的新生机。
2023年,随着王岗坪景区灾后恢复开放,“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星、冬滑雪”的四季旅游模式吸引大量游客。依托这一优势,安置点村民纷纷“变身”创业者。在当地,嗅到商机的村民宿兵将新房改造成集住宿、餐饮、农产品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民宿,“每到节假日,民宿都是满房状态”。在宿兵的账本上,记满了游客的好评和稳步增长的收入数据。
据了解,目前安置点周边已形成涵盖餐饮、住宿、零售的旅游服务产业链,目前集镇上已有49家民宿,25家餐饮店。
在王岗坪景区,索道缓缓升入云端,雪山、云海、原始森林构成的画卷令人神往。王岗坪景区总经理助理刘永亮介绍,二期工程正加快推进,大坪到三坪的生态徒步路线已于8月底开放。
接下来,石棉县将深度挖掘王岗坪生态观光、冰雪旅游、徒步摄影等资源,加快王岗坪景镇一体化建设,深化与孟获城、安顺场等景区联动,持续做强王岗坪景区龙头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形成“串珠成链、并链成片”的全域文旅融合发展格局,力争将王岗坪景区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在蟹螺藏族乡蟹螺堡子内的尔苏藏族聚居区,《蟹螺记忆》沉浸式剧目正在上演。藏族同胞身着传统服饰,用歌舞讲述尔苏藏族的故事。“我们计划与景区、酒店等联合打造线路,将非遗体验与生态优势相结合。”蟹螺藏族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文化+生态”的组合,已吸引不少高端游客前来体验。
“石棉的文旅发展,既要守好红色根脉,也要护好绿水青山。”石棉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将持续擦亮“观贡嘎、泡温泉、忆长征、品烧烤”特色名片,主动融入“天府之肺·熊猫雅安”文旅品牌体系,加快推进国道549线、国道662线、泸石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强化与周边县(市)核心景区线路共联、客源共享、宣传共推,积极举办文旅会节和推介活动,推出更多文艺精品,不断提升石棉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为全市加快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贡献更多石棉力量。
站在贡嘎山观景台远眺,云海翻涌间,红色遗迹与绿色生态正在交相辉映。石棉,这座被长征精神浸润的小城,正以文旅融合为笔,在大渡河畔书写着新时代的传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