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中华文化,青春延续”中华文脉实践团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实践团成员携手第一师十四团中学师生来到新疆塔里木文旅集团睡胡杨谷景区,通过实地研学,探寻这片塔里木河流域面积最大、形态最完整的原始胡杨林。
研学途中,虽然偶遇沙尘天气,但伴随着景区讲解员徐克生的生动介绍,实践团成员和研学师生们很快便融入了现代诗歌《胡杨礼赞》所描绘的画面:“在荒无人烟的大漠深处,胡杨林展示出生命的瑰丽画卷;在寸草不生的戈壁尽头,胡杨林高挺着永不弯曲的脊梁”。
通过讲解,同学们了解到“睡胡杨”寓意为沉睡的胡杨。这些“睡胡杨”可能历经了几千年的磨砺,由于克里雅河断流、和田河改道等原因,造成这片万亩荒漠上的胡杨干枯而失去了生命。然而,它们虽因自然法则失去生命,却以其惊人的抗干旱、耐风沙、抗盐碱的能力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形成了一道绿色长城,遏制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由南向北推进,庇护着流域各族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守护着流域的生态稳定与安全,被誉为“沙漠英雄树”。
在胡杨林里,大家目睹了“睡胡杨”虽干枯千年,仍保持着直立、斜刺或横卧的姿态,展现了荒漠戈壁生命的奇特与非凡 。实践团成员美都·瓦力汗说:“我们在这里仰望死去的‘睡胡杨’,就如同瞻仰一座座英雄的丰碑,胡杨生而一千年不死的绿意,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不朽的精神,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五年级研学学生贾诗然说:“我出生在胡杨生长的土地上,我们在课堂上、书本里学习胡杨精神,今天亲眼见到虽死犹生的睡胡杨,我也要像它们一样坚韧顽强。”
活动最后,结合研学所思所想,实践团成员和研学师生们共同开展“践行胡杨精神”主题书画活动,他们用一幅幅书画作品表达对胡杨精神的深刻感悟。同时,各地的游客也参与到本次书画活动中,游客贺先生表示:“参与此次活动不仅让我更加深刻地感悟了胡杨精神,也留下了珍贵而美好的记忆。”(李婧 王雪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