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简博物馆走出来,心中多了一份对临沂人文的了解,对老解放区的印象被这里厚重的人文积淀改变了,这里不只是有支前模范和红嫂,更是一个人文深厚、人杰地灵之地,是个值得深入挖掘和进行深度游览的地方,个人的孔见这次被彻底打开,虽是匆匆一游,已经对临沂另眼相看了。
这次鲁地孤旅对临沂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一个经济和观念落后的“解放区”,更不是一个贫困地区,这是一个乘改革开放之风飞速发展着的城市,不仅城市区域大于徐州,而且经济发展状况也好于徐州,城市的市容市貌也优于徐州。
这里是鲁南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中转站,全国各地的商贾云集于此,临沂已成为鲁南地区的一个移民城市。我相信在这个发展的基础上,临沂会“成长”的更快,其城市规模与功能将会越来越多,其发展前景远比徐州这个苏鲁豫皖结合地要好。
临沂市人民广场,市内有这么大广场且在广场植那么多树的地区级城市真是不多,临沂市的城市环境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
为了节省银子,从竹简博物馆出来没打车去火车站,而是在人民广场乘坐30路公交到达了临沂北站,用时50分钟,比我设想的时间快多了。
原想着早点到车站找个咖啡馆待着吃点东西看看书啥的,没想到临沂北站到现在都没有任何固定的饭店、茶馆,就更别说咖啡厅了。
只有在车站广场一隅有一些临时搭建的棚子饭店,有洁癖的游友们在此恐怕是吃不下东东的,好在我这人适应性强,在哪都照吃照喝,随便进了家“棚子饭店”点了一份韭菜鸡蛋素饺子就打发了饭食。
饭后看看时间还早(下午5:30的火车),索性就在这家小饭店里写起了游记。虽说比不得那高雅的咖啡馆有雅趣,但这种草根环境也是旅行中的另一种体验,我并不介意。旅行,就是出来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在任何环境下接触任何人都是旅行中的收获。
在小店写完一段游记看看时间已过四点,去候车室候车,想着那里能安静点,还能上个洗手间。进到车站才知道,这个车站并不大,每天只有六趟车,因为去的早,候车室里倒没多少人,找个人少的地方放下行李躺下呼呼,这两天的行程赶得有点累,这会得空想歇会了。
正在呼呼之时,候车室里响起了临沂口音的广播声:1067威海到汉口的车晚点到5:50。得,车又晚点了。候车室里此时也没那么安静了,乱糟糟一片,也无法继续再睡了,等,等,只有等待。
5:50列车开始检票,排队检票进站后继续站在站台上等待,好在临沂北站的工作人员很负责任,安排的有条不紊,没有在站内出现混乱状态。列车6:00才进站,我乘坐的17节车厢虽是最后一节,但车厢内还是塞的满满的,看来这趟车只要是节假日就没有空的时候,这说明绿皮车还是很受大众欢迎的。现在高铁的上客率和绿皮车相比不知要差多少倍了。咳,中国的百姓啊,实在是没那么多银子“被高铁”,我这样的旅行者,不也在乘坐绿皮车吗?如今我那读大学的小侄女往返南京都不坐普通车了呢,而我这样的旅行者却在选择绿皮车,真是有点倒置了。
临沂,这个离徐州最近的地区市,居然年过50我才来过,而第一次来就颠覆了我以往的“看法”(确切的说是想法),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印象。不仅城市面积大,市容市貌好,而且临沂的出租车司机都保持着山东人纯朴厚道的特性,说话实在,每次坐车时向他们打听事情都能得到非常有效的信息,在此我要对他们说一声,临沂的的哥们,谢谢了!
这最后的一段游记是在列车上写的,想到哪写到哪,信马由缰,不拘泥于任何形式,也不拘泥于内容,旅行中只要有条件我就一直在坚持写,这样回去整理影记时内容会更实时、丰富一些。
3个小时后,列车到达徐州,结束了这次鲁地孤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