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甘、川之交的若尔盖草原,如一块镶嵌在天地间的绿丝绒,铺展在海拔3400米的高原上。在这里,我观赏了黄河九曲第一湾的轻柔蜿蜒,望见了花湖上的飞鸟灵动,听到了仙女滩的浪漫传说,更是知道了,在这片草原上,沉淀着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悲壮记忆。
黄河九曲第一湾:大地脉络的诗意转折
若尔盖草原的灵魂,当属黄河九曲第一湾。这片“U”型的壮丽河湾,并非大自然随意的笔触,而是地质与水流千万年博弈的杰作。黄河自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向东流经玛多县的源区后,本可顺势奔涌,却被青藏高原东缘的“玛曲—略阳断裂带”拦了去路。地质构造的力量如同无形的向导,牵引着黄河先向东南蜿蜒,行至若尔盖县唐克镇附近,又猛然折向西北,在平坦的若尔盖盆地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盆地的沼泽湿地让黄河流速放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固定,造就了稳定的九曲形态,从而成为黄河上游最富诗意的“转折点”。
自行拍摄
站在观景台上眺望,河水如一条宝蓝色的绸带,从远方的天际线延伸而来,绕过草甸、湿地,又向天际线尽头蜿蜒而去。我去的时候是下午,阳光洒在草原上,绿黄相映;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闪烁。日落时分,山峰沉默下来,草原回归静止,河水变得厚重,构成了一幅高原的悠然与苍茫无缝融合的油画。
自行拍摄
我突然发现了草丛里有三只土拨鼠。它们仍在洞穴边探头探脑地瞧着我,顿时给寂静下来的草原增添了生机。
自行拍摄
花湖:草原上飞鸟的乐园
若尔盖草原的灵动,藏在花湖的碧波里。位于热尔大坝草原腹地的天然海子,是若尔盖湿地的核心区域,也是高原上难得的“水韵天堂”。
据说,花湖最美的时节,是在每年6月至8月。我是在7月底去的,算是赶上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来不及亲近湖,因此体验不到花湖究竟有多“美”。
源自网络
迎着夕阳,悠悠地走在栈道上,我观望着四周景色:远处的群山棱角明晰,好似是被那峰顶上面的形如毛笔的白云画出来的;稍远些的湖面,被草甸包围,显得温柔,看不清是否有花影在水中晃动;再近些,几只牛羊在围栏外吃草,看上去像是贴在围栏方格上的图案;眼前的大片草甸,被阳光染上金色,数不清的野花星星点点,与绿草叶相映成趣。
自行拍摄
自行拍摄
自行拍摄
自行拍摄
让我感觉花湖独特风情的是飞鸟。蓝天白云下,一只或几只不知名的飞鸟不时地从头顶上掠过,然后停在游客前面的栈道上。我端起手机,想拍下它们修长的身影,飞扬的翅膀,可是总捕捉不了那矫健的飞行状态。
自行拍摄
自行拍摄
我想,若是静立在湖边,便能看到鸟儿在水面上嬉戏,能听到它们清脆的鸣叫,甚至能和它们私语。花湖是鸟的乐园。它们的存在,为这片寂静的草原增添了灵动的气息。
仙女滩:传说与风光的浪漫邂逅
位于若尔盖草原深处的仙女滩,如一位藏在深闺的少女,用传说与风光编织着浪漫的梦境。它的出名,似乎并不是自然风光,因为这里不是“绝美”的,而在于当地流传着一段与格萨尔王相关的动人传说,才使让每一寸草地充满了故事感。
传说中,仙女滩是格萨尔王的王妃珠牡的“后花园”。珠牡王妃不仅国色天香,更心灵手巧,她厌倦了宫廷的束缚,便常常来到这片水草丰美的草原放牧。在这里,她首创了挤奶、打酥油的方法,教会牧民们用牦牛奶制作美味的奶制品;她还设计了适合草原游牧生活的毪子帐篷,让牧民们在迁徙中也能有温暖的居所。每当草原上鲜花盛开时,珠牡王妃会摘下最美的花朵,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在草地上翩翩起舞,她的笑声与歌声能引来蝴蝶与飞鸟,连草原上的牛羊都会停下脚步,静静聆听。后来,牧民们为了纪念这位善良聪慧的王妃,便将这片草原命名为“仙女滩”,认为这里是“仙女下凡的地方”。
源自网络
传说中的浪漫虽然不再,我却见到了栈道上的浪漫与深情。前面的一对夫妇,男的挽住女的手臂,顺着阶梯款款地向上走;一对父女坐在阶台上,小女孩正递给父亲一瓶饮料;在阶梯的转弯处,有一个卖帽子杂品的摊子,摊主是位年轻的藏族姑娘,她在狭小的空间里跳起舞来。这样的场景,让人感觉草原上远处不温情脉脉!
自行拍摄
自行拍摄
走上山的高处,仙女滩就在眼前。这里的草原似乎比别处更加柔软,如厚厚的绿毯。草地上遍布着细小的野花,五颜六色隐约呈现,虽无那般绚烂,却透着几分小巧玲珑的可爱。
自行拍摄
往下望仙女滩的另一面,那些两层或三层的民居依山势而建,如同梯田的一块块草甸子围绕着这些建筑,可见,仙女们也不甘寂寞,欢迎凡人与她们共同居住在这个美丽的地方。
自行拍摄
红色印记:红军过草地的悲壮史诗
若尔盖草原的绿,不仅是自然的底色,更是英雄的底色。这片广阔的湿地草原,曾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路段之一,1935年至1936年,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先后穿越若尔盖湿地,用鲜血与意志在这片土地上刻下了不朽的红色印记。
源自网络
现在的若尔盖湿地,成为游客游览胜地,人们很难想像到当年的若尔盖湿地是如何的险恶。遍布草原的沼泽地,使许多红军战士永远留在了泥潭里;雨雪交加的天气,使不少战士在严寒失去了生命;缺少粮食造成的饥饿,使多少战士倒在草地里再也没有醒来。
源自网络
据不完全统计,红军过草地时牺牲的人数超过一万。红一方面军损失约6000人,红二方面军损失约3000人,红四方面军因三过草地,损失最为惨重,仅第三次过草地就牺牲近7000人。王平将军奉命返回班佑河接应掉队的战士,当他赶到河边时,看到几百名战士已经冻僵在河边,手中还紧握着武器,那一幕成为他一生难忘的痛。
源自网络
如今,若尔盖草原上建起了红军长征纪念碑、巴西会议旧址等红色景点,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悲壮。当自己踏上这片土地,知道了当年红军就是经过了这片茫茫草原艰难而勇敢地前进,心中对那些为了信仰与理想的红军战士,充满了敬畏与感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