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原来长城的起点在这里!”近期,随着“打卡海边长城”“秦皇岛小天池”等话题在社交平台强势“出圈”,山海关正以崭新姿态进入全球游客视野。
今年以来,山海关区积极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持续创新产品供给,通过丰富多彩的特色旅游项目,不断擦亮旅游品牌。
截至8月底,山海关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34.51万人次,门票收入24479.9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93%和12.83%。
山海关景区,不仅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个月跻身全国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前50强的景区,还一举包揽了秦皇岛旅游人气、收藏与热销榜“三料冠军”,赢得了“游客满意度高、性价比优”的良好口碑。
身着红马甲,忙碌于岗亭与街区,关城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线路讲解、应急救护等服务,以“志愿红”助力“景区美”,展现出古城人的别样风采。
旅游旺季之前,山海关区下发《山海关区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山海关区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区城管局、区市场局、区交通局和交警六大队、旅游警察大队等19个部门,聚焦经营规范、安全保障等重点工作,开展联合执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密配合,协调联动,全力保障旅游旺季市场秩序的稳定。
入夜,山海关天下第一关景区光影秀现场。(图片由山海关景区提供)
打造“文旅+” 拉动经济增长点
四季山海关,皆有不同的打开方式——春有龙舞滨海,夏有浑锅宴香,秋有金菊满城,冬有年博盛会……山海关持续激活文旅发展新活力,让传统节庆与现代体验相互交融,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节庆、年年有盛事”的文旅新格局。
近年来,山海关区围绕四季活动、实景体验、跨境推广、节庆研学、数字化营销等方面,打造“文旅+”模式,强化山海关文旅的核心举措和成效,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身向榆关那畔行》《长城战鼓》等实景演艺结合非遗鼓乐与历史剧情,全方位展现长城文化与民俗历史,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穿越百年的戍关豪情。
夜幕降临,古城墙被“观·山海”情境光影秀点亮,裸眼3D技术再现历史场景,游客沉浸其中,体验“对话”历史;“關市”街区飘来阵阵香气,原创美食、老字号、网红小吃汇聚于此……
深耕文化、做活体验,山海关把长城变成“研学课堂”。目前山海关已开发六大主题、30余种课程,吸引2.2万余人次参与其中,品读长城。
今年,山海关区响应“文旅出海”国家战略,积极制定跨境旅游促进政策,推动240小时过境免签落地见效,成为河北省首家在携程国际版落地票务系统的区域。
山海关以“探访中国万里长城,从老龙头开始”为宣传语,面向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多国开展多语种推广,持续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
今年旅游旺季,来自蒙古、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旅游博主先后到访山海关,在Facebook、YouTube、TikTok等平台发布旅行视频,掀起一股“China Travel”风潮。
新媒体营销方面,山海关景区通过多平台官方账号、高密度直播、达人推广等方式,累计直播超2600小时,曝光量达1.2亿,粉丝活跃度高达63%,成功构建数字化宣传新路径。
7月1日至8月31日,山海关区累计接待游客464.04万人次,门票收入17515.5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56%和26.28%。山海关正以文化为魂、体验为核,全方位、多层次实现文旅融合创新,持续释放旅游新动能。
山海关区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蒋立彬表示,旅游系统高度重视旅游旺季工作,服务全区发展全局,强化旅游市场秩序监管,完善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压实经营者主体责任,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安心、舒心、放心的旅游环境,为区域文旅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
繁荣业态 激发消费新活力
漫步山海关古城,古香古色的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和特色服饰,备受游客青睐;别具一格的明清风格民宿,罗列其中;本地老字号美食四条包子、浑锅、回记糕点等餐饮商户门庭若市;种类繁多的非遗手工、古风旅拍等文化体验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游览体验,展现了古城商业的强劲活力。
山海关古城内已有涵盖餐饮、零售、住宿与文化体验等多领域的各类商户200余家。
今年旅游旺季期间,古城内人流如织,商户整体营业额表现突出,部分热门商户日均营业额突破3万元。
为持续推动古城商业提质升级,山海关古城保护发展中心积极招商引资,成功引入脸红秦田田、了了心院民宿、古道边·设计师民宿等10余家特色商业单位,并吸引瑞幸咖啡、罗森等连锁品牌入驻,推动古城由传统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型。
今夏,古城中心指导本地商户积极转型升级,引入非遗手工艺、特色文创和沉浸式文化体验等内容,持续丰富古城业态;鼓励商户线上线下协同运营,有超60%商户已接入抖音、美团等平台,实现销售额显著增长。
山海关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联合多部门开展流动摊贩清理,严厉打击侵街占道、欺客宰客等行为,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我们始终以守护游客合法权益为己任,加强执法,今年涉旅投诉处置率达100%,全力保障山海关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山海关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局长权志君表示。
古城街道围绕“我爱关城·关城有爱”主题活动,积极探索实施古城管理机制改革,建立古城交警中队、城管中队,开展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推动核心区步行街提档升级,全方位提升古城旅游品质。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制定差异化保洁方案,为游客提供安全洁净的旅游环境。同时,发动170余名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及社区居民,在5条要道设立志愿服务点,提供宣介与便民服务,优化游客体验。
在多方合力之下,山海关古城正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双赢,展现出历史名城新时代的商业魅力。
志愿服务 “红马甲”成旅游风景线
身着红马甲,统一佩戴标识,活跃在古城内外,时而为游客指引线路、讲解景点,时而为游客搬凳倒水、提供应急救助服务,他们传递着“我爱关城·关城有爱”的城市温度,成为关城一道动人的风景线。
年初以来,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积极组织投身“我爱关城·关城有爱”主题实践活动,踊跃参与全区志愿服务。
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团区委合力推进志愿服务岗亭值勤工作;古城街道及辖区相关单位负责后勤保障,涵盖志愿服务岗亭物资补给,为志愿服务有序开展筑牢基础;区卫健局全力做好医疗保障,为志愿服务岗亭提供医药箱及各类常用药品;区旅游文广局、一关公司提供古城旅游宣传册,方便志愿者向游客介绍景区特色……
志愿者通过微信群自主报名、灵活择时,并接受古城历史、旅游服务技巧、应急救护及心肺复苏等系统培训,持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性。
“没什么事了,一会儿慢点走啊。出来旅游人多时,要多留心脚下,避免摔倒。”7月21日,哈尔滨的5个姐妹家庭来古城旅游,同行的大姐不慎摔倒,志愿者郑丽娟、付艳娇第一时间上前询问伤情,进行消毒处理,并安抚她的情绪。志愿者的暖心服务让受伤游客感动落泪。事后,该游客在网络平台分享自身受助的经历视频,真挚表达对山海关志愿者的感谢。
在山海关区委社会工作部、两新工委统筹下,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积极响应,投入志愿服务。炎炎夏日,山海关区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秘书长韩旭带头,多位私营业主主动加入服务队伍,他们凭借日常经营中更懂游客需求的优势,在引导客流、维护秩序、讲解故事方面进行服务。
山海关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肖军表示:“这些志愿者以实际行动擦亮了文明旅游窗口,展现了新时代商户的责任与担当。”
截至目前,志愿服务岗亭值勤志愿者共计1036人次,共计服务194800余人次。
志愿服务有效助推了文明旅游风尚。通过志愿者的示范引导,游客更加自觉遵守秩序,景区环境更加安全、整洁、有序,进一步提升了山海关古城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记者:刘建楠
编辑:张程程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