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这么一条老胡同,
地下藏着“3D乐高”,
地上是“会呼吸”的街巷,
连停车都能靠AI搞定!
它就是受壁街。
今天安小居就带大家
走进这条960米的老胡同,
看看它如何在“不拆不改”中
解锁“智享生活”新体验。
受壁街位于北京老城核心保护区,全长960米,红线平均宽度12米,是连接西单—金融街—宣南文化带的“毛细血管”。秉持着“老城不能再拆了”的基本原则,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把整条街当成一个“有机生命体”来更新:地下9米做“手术”,地面街巷做“针灸”,云端大脑做“体检”。项目于2024年10月整体竣工,已获住建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示范项目”授牌,成为首都核心区“留形留人留记忆”的更新范式。
01
地下3D乐高
全国首例“综合管廊+立体车库”共构

像拼乐高一样,把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给水、雨水、污水7大类18种管线,与一座4层智能立体车库精准叠放进地下9米。传统做法需三次破路,受壁街只挖一次,就让老胡同多保留了3200块老城砖;管廊与车库共用围护、共用通风、共用消防,节省投资22%,缩短工期40%,真正做到了“少挖一次路,多保一片老城砖”。
02
AI“懒人停车”
30秒搞定老胡同停车难题
车主在手机小程序上点“我要停车”,升降、旋转、横移全部交给AI;取车时刷脸或扫码,平均90秒内车辆自动送达出口,最快纪录30秒。车库净高仅1.8米,却能停进SUV;坡道零占用,腾出的地面空间还给胡同居民做了口袋公园。试运行三个月,日均周转8.2次,一位78岁的老奶奶说:“比我孙子倒车还利索!”
03
会呼吸的街巷
边角地变身“城市森林”口袋公园

受壁街原有8处“边角废地”加在一起不足600平方米,设计团队用透水砖、雨水花园、垂直绿化“三件宝”让它们重获新生:夏天地表温度降低2℃,暴雨30分钟内无积水;105个井盖全部“隐身”到透水路面以下,减少绊脚隐患;海棠、丁香、狼尾草高低错落,四季有花、三季有果,成为附近小学生“放学第一站”。口袋公园总面积虽然不大,却让800米服务半径内的常住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04
数字孪生运维
一部手机看遍地下“生命线”
管廊内部署300+物联网传感器,温度、湿度、甲烷、硫化氢等数据每5秒同步至“受壁街数字孪生驾驶舱”。AI算法可提前72小时预警管线故障,维修人员通过手机AR眼镜即可定位故障点位,实现“零封路”维修;如发生极端天气,平台还能联动地面泵站、车库升降机,自动调节排水与停车策略。未来,这套系统将与西城区“城市大脑”并网,成为首都核心区地下基础设施的“实时心电图”。
从“地下乐高”到“云端大脑”,
受壁街用科技让
老胡同有了现代生活的里子,
也留住了老北京的面子。
供稿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