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平日相当于以前的周末,现在的周末相当于以前的黄金周。”广西贺州市旅游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涛欣喜地说,姑婆山景区今年1至8月接待游客62.44万人次,已非常接近去年全年接待的66万人次。特别是6至8月,月均接待超过10万人次。
不仅姑婆山景区,贺州姑婆山旅游度假区范围内的玉石林、十八水、贺州温泉等景区和天沐·伴山温泉度假村、三姐故事森林温泉美宿、憩心雲舍森林温泉美墅等酒店民宿,游客接待量也是全线飘红。贺州姑婆山旅游度假区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过程中,巨大的综合效益正在显现。
生态治理出“金山”
“真没想到,这么美的地方,以前居然是个废弃矿山,变化太大了。”来自广东梅州的游客张中建站在贺州玉石林景区观景台前忍不住感叹。
贺州玉石林由一片罕见的汉白玉石柱、石笋组成,以前这里是露天采矿区。2002年起,贺州启动改造工程,将废弃矿区转型为玉石林景区,并于2003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今年1至7月,玉石林景区接待游客8.45万人次,其中大湾区游客达到65%以上。”玉石林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景区投入5000多万元,对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后,景区的吸引力更强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在姑婆山旅游度假区还有更多的生动注脚。
紧邻玉石林的山谷中,有38个足球场、4个网球场、3个篮球场。这个由尾矿库土地二次开发利用,化害为利打造出来的体育运动基地,每年承办10多场运动赛事,“旅游+康养+体育”融合发展红红火火。
今年暑期,仅夏训项目每日就给基地带来约500人次的客流量。“冬春季是我们的旺季。许多球队把这里作为冬训基地,往往一住就是两三个月。”姑婆山体育基地负责人谢祖吉介绍说,基地配套有足球主题酒店、运动员餐厅、会议室、健身房等,每年可接待运动员5万人次、运动员家属和其他游客10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2024年的服务业收入达5000万元。
如今的马尾河是市民游客心中的网红打卡地。广西姑婆山产业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远游介绍,持续10多年的生态修复后,特别是乘着旅游度假区建设的东风,曾经被污染的“牛奶河”恢复清澈,沿岸还建起滨水栈道、亲水平台和骑行绿道,串联起文化长廊与露天温泉博物馆。
游客在三姐故事森林温泉美宿前游玩。 孟萍 摄
缤纷美宿长留客
沿着姑婆山景区的亲水上山步道前行一会,就能看到山涧对岸的一片黛瓦白墙、飞檐斗拱的三姐故事森林温泉美宿。这家民宿依水而建、绿荫环抱,以温泉为特色,可根据客人需求,量身定制专属的旅行计划及特色餐食。
过去,“缺少高品质住宿,客人留不住”曾是姑婆山旅游度假区的短板,如今各具特色的35家酒店民宿遍布度假区各处,“森林休闲+温泉康养”的核心度假产品体系正在做实,旅游消费链条不断延长。
“这里真是贺州隐秘的温泉小确幸。”广东游客萧女士说,天沐·伴山温泉度假村有30多个药浴、理疗特色泡池可以让她放松。
数百米外,中式韵味的竹隐温泉酒店即将开业,为度假区高端住宿业态添砖加瓦。“现在酒店预订情况良好,线上平台已准备就绪。”酒店总经理陈成文说。
走进憩心雲舍森林温泉美墅,仿佛进入了星际航行基地。12栋太空舱独立双层观景小别墅以十二星座为概念。“我们暑假基本满房,尤其受亲子家庭欢迎。”酒店负责人赖琴凯介绍。
憩心雲舍森林温泉美墅是度假区的自驾车露营基地,除了住宿,还建设了森林休憩咖啡生活馆、森林威士忌酒廊、中央大草坪等设施。广西旅游创新发展中心主任李志雄认为,憩心雲舍森林温泉美墅为汽车营地的常态运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在姑婆山旅游度假区游客集散中心旁,一条瀑布如同巨幅白练从山上奔流而下,山脚是一片忙碌的装修工地。“你们见过有天然瀑布的酒店吗?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又一座高端酒店,同时拥有温泉和山泉两种体验。”贺州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维智介绍,集团正在推进花间堂酒店、姑婆山森林温泉度假酒店等一批项目建设,并与知名酒店集团合作提升运营服务能力和品牌吸引效应,“让客人住下来”。
共同创建享红利
公交站附近就能免费泡温泉是什么神仙体验?位于游客集散中心对面的露天温泉博物馆,自去年免费开放以来,每天乘坐公交车前来打卡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你看这水,还带着点硫磺味,早晨来泡上半小时,身体感觉很舒坦。”贺州老人全福妹经常坐着公交车来到这里泡脚,有时还会约上姐妹带些茶点,在池边消磨一上午。
据介绍,市民游客可从市区搭乘4路、16路、17路公交车抵达。如今,这个免费的温泉池不仅是游客的休憩点,还成为市民日常的“养生角”。
姑婆山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带动了周边农家乐和民宿的发展。从游客集散中心往姑婆山景区的公路两旁,农家饭、土菜馆一家接着一家;金山丘庄园、达年休闲鱼场等虽不在主干道旁,但仍吸引了许多“识货”的游客慕名而来。
同样备受市民游客赞誉的还有马尾河滨水公园。河流的新生,让沿岸乡村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黄田镇路花村村民温荣娇开了一家河畔民宿,游客可以悠闲地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观赏着远处的美景。“旺季的时候,我家民宿天天满房。”温荣娇说。
据了解,黄田镇路花村依托姑婆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旅游+”发展思路融入和美乡村规划,构建试点片区生态旅游度假圈。
“村里的餐馆、民宿从寥寥几家,发展到68家,光是今年就新增了五六家。村民们开民宿、卖特产,日子越过越红火。”路花村党总支书记廖学聪心里的“生态账”算得明明白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