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五一假期,我在街道当办公室主任,常年劳累难得休息,正好那几天没有大事,我和办公室徐副主任一商量,再向领导一汇报,5月2日当夜便坐火车下了南京。第二天早上到达南京,开始了紧张的南京一日游,中山陵、总统府、雨花台、梅园新村、连秦淮河上的考试棚都看了,看站牌,坐公交,马不停蹄,走马观花。
忘记什么原因了,当天决定立即返回,好像是办公室有事。我俩立即去了南京火车站,买上票,一看时间,还富裕,一打听,南京长江大桥距离不远也好找。立即我和徐主任俩快步跑向长江大桥。当时好像也没有那么多的出租车,也许说很近,我们没有坐。就是步行去的。终于,我们来到了桥头堡的位置,在一侧。返回要到对面那一侧,可是车辆呼啸而过,根本不停。我们是要赶火车的,心里有些慌,正在不知所措时候,车辆停止了,还亮起绿灯。原来这里是红绿灯指挥。正值夜晚,也是匆忙,我们也没有仔细看看这座大桥。我们是匆匆忙忙过去,是急急忙忙返回的,慌不择路到了火车站候车室,还好,还没有检票,不过我们已经是最后了,真有上不去车的感觉。最终,我们顺利上车,次日返回单位,又忙起了公事。
这是20多年前一天逛遍南京城,夜晚游览长江大桥的的经历。此后的20多年,多次乘坐火车路过南京长江大桥,都没有停下来认真看看它。
南京长江大桥正桥长度1577米,铁路总长6772米,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的传奇。这是建成于1968年的公铁两用大桥,是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跨江工程,更以“争气桥”之名承载着民族精神的时代印记。
据报道,当年,长江南京段水深流急、地质复杂,建设团队创新采用沉井加管柱技术。一号桥墩施工时,因江底淤泥过深导致传统沉井法失效,专家团队研发出直径5.8米的重型管柱,配合振动打桩工艺,使桥墩下沉深度突破当时世界纪录。在江心桥墩建设中,中国潜水健儿采用吸氧水面减压法,创下77米深潜纪录,为全球深水基础施工提供了中国方案。严格的质检体系,使得155万颗铆钉经受半个世纪考验,2016年维修时仅需更换6000余颗,印证其就是“百年工程”。
大桥建成以后,作为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的连接枢纽,大桥将火车过江时间从1.5小时压缩至2分钟,年货运量突破6000万吨。公路层日均车流量达10万辆次,串联104国道、312国道等干线,推动南京江北新区GDP从1978年的12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3200亿元,成为长三角经济带的核心动脉。1970年至1993年间,100多个国家的政要、600余个代表团前来参观,尼克松在《回忆录》中盛赞其为“20世纪最伟大的基础设施工程之一”。
这个大桥入选了吉尼斯的世界纪录、也是第一批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名录入选建筑物,南堡公园内有个纪念馆,有2000多件文物,系统还原设计图纸、施工日志等历史的细节。前年入选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每天均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天堑变通途”的壮丽景观成为金陵新四十八景之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