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密码,承载着历史与文化,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与人文的积淀。青岛,这座山海相拥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名风貌,勾勒出百年风云与时代风华。从老城区的街巷到海滨的渔村,每一个地名都是一段故事,每一处命名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青岛市民政局发布了第二批青岛市地名保护名录。此次名录收录了43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特色和地理标志的地名,旨在传承城市文脉,延续历史记忆。让我们共同关注、珍惜这些地名,让它们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成为青岛永恒的符号与骄傲。
晓望村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东与港东村隔河相望,南邻曲家庄,西邻王哥庄,北邻港西,面积约12.2平方公里。地处崂山巨峰北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物产丰富。
晓望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美丽乡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村落雏形始于明初萧氏聚居,称“萧旺疃”。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文献记载“萧时城寨”“萧旺烟墩”,为早期军事防御据点。后萧氏迁离,明永乐二年(1404年)苏氏先祖苏安卜居星儿石山北麓,沿用“萧旺疃”之名。李、姜、隋、刘等姓氏陆续迁入,于西山、南窑、黄岭后形成4个自然村落,后合并为行政村。清同治《即墨县志》七乡村庄图标为“肖王庄”代至民国时期,成为崂山东部重要的农耕渔业聚落,现存清代石砌民居、古石桥、萧旺烟墩遗址等,见证村落历史变迁。1936年,村名被改为晓望。
晓望村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拥有千亩茶园和山林,曾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晓望村是崂山知名的“茶乡”,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优质山泉水与微酸性土壤,为崂山茶种植提供绝佳条件。1970年初试种崂山茶成功,1990年大面积推广,建成1000余亩无公害种植基地。龙头企业“晓阳工贸”采用“企业+农户”模式,发展“订单茶叶”,培育“晓阳春”等知名品牌,茶叶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 制茶大师李世财深耕技术研发,多次获“青岛市制茶技术能手”称号,产品屡获省市级奖项。星儿石山、晓望水库、千亩茶田构成“山海茶田”生态画卷。晓望村还先后投资建设了崂山茶博物馆、二龙山风景区等项目,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旅游区域。
晓望村的故事,是一部胶东半岛村落与自然共生的活态史书。当第一批茶树扎根于星儿石山的坡地,这个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古村便与茶香结下不解之缘。如今,千亩茶田如绿色锦缎铺展在山海之间,“晓阳春”茶叶的清香飘向全国,古老的石屋与现代茶艺馆相映成趣,诉说着传统与创新的和谐交响。在这里,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祖辈的智慧,每一道山梁都铭刻着村落的变迁,晓望村正以茶为媒,书写着崂山脚下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