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颐园街”泰当铁锅杀猪菜饺子馆“,猪头肉配知己酒(李寻摄影)
2025年9月2日,经过5天连续高强度自驾行驶后,我抵达哈尔滨。每天连续约500公里不间断的驾驶,让我感觉有点上火:嘴里全是苦的,喝什么都是苦的,连我一向觉得绵甜、柔和的知己酒,感觉它也是有些发苦。
到哈尔滨住下之后便打探哪里有吃饭的地方,酒店服务员告诉我:出门左拐,那条叫“颐园街”的巷子里就有多家好吃的街边小饭馆。我在这条街上找了一家“泰当铁锅杀猪菜饺子馆”,菜单上全是可口的下酒、下饭菜——除了点了开胃的酸菜汤之外,我见有猪头肉,就点了半斤。
这家菜馆喝酒的容器很有特点,是那种老式的搪瓷缸,大缸子容量约700~800毫升,是喝啤酒的(见上图);小的也有100毫升(2两)左右,是喝白酒的。猪头肉端上桌后,夹起一块刚入口,好像它知道我的心事一样,立马打开了我疲惫的味蕾,让我在喝知己酒的时候再次感受到了这款酒的醇甜丝滑。猪头肉很好,肥而不腻,油脂感饱满,硬度适合,且有一种木材熏香的气味。不知不觉中,我喝了一缸子半的知己酒(大概3两多一点)。晚上酣睡10多个小时,一路的疲乏总算缓解过来了。
在常见的四大下酒菜——花生米、猪头肉、酱牛肉、拍黄瓜当中,哪一款是可以排第一呢?我觉得没什么绝对标准,完全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自己的身体状态状况。在年轻的时候,我可能会偏向选择拍黄瓜或花生米这类爽口又可以持续缓慢下酒的“素菜”;现在年龄大了,又恰好处在疲惫的过程中,我觉得猪头肉是目前最好的下酒菜了。
猪头肉和酱牛肉相比,它的口感酥软,不像酱牛肉那样可能会塞牙;它的油脂感丰富,在我身体疲惫、经受旅行风尘的状态下能有效地打开味蕾,辅助饮酒、缓解疲劳。当然,猪头肉的不足是油脂太多,到我现在这个年龄要控制油脂的时候,用它下酒比较谨慎,不能连续吃,隔一段时间才吃一顿猪头肉过过瘾。
”泰当铁锅杀猪菜饺子馆“门头(李寻摄影)
(李寻、楚乔合著的“白酒三部曲”——《酒的中国地理》《中国白酒通解》《中国白酒配餐学》已经全部出齐,有需要了解的朋友请添加微信18681846742联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