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中东铁路的职工宿舍建于1900年,曾是令人向往的高档的居民生活区,尤其是独特的取暖方式与我们截然不同,就是炉火通红的壁炉。随着城市发展,这个被人羡慕的区域逐渐衰落,后来为保护老房子,居民异地搬迁,但老房子却多年了一直闲置在这里。
其实老哈尔滨不叫“黄房子”而是“毛子房”。“黄房子”是有些人新造的一个词。
其中一大片街区划拨给哈工大作为校区了,现在似乎还没有启用。
这处位于花园街木介街间毛子房闲置很多年,终于在今年8月9日迎来新生。
本以为这里居民全部搬走了,今天来这里照相,看到一个庭院门口写着:私家宅院,非请莫入!
由当年的居民区华丽转身为历史文化街区。“毛子房”也改称“黄房子”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