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汉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接重庆城口县、开州区,南界开江县,西接达川区、通川区和巴中平昌县,北连万源市。是全国革命老区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连续8年(2017年-2024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在2024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排名第86位。【巴山大峡谷】前身为宣汉百里峡,位于龙泉、渡口、三墩、漆树土家族乡境内,属喀斯特地貌,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洋烈水乡】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蒲江街道洋烈社区,是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乡村大世界”等多个国家级演出活动表演地。景区功能分区为“一水、两岸、四精品”。【峨城竹海】国家AAAA级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宣汉四大名山之一,主要位于天生镇和芭蕉镇。#四川#
历史沿革
公元前314年,秦行郡县制,县地属巴郡宕渠县;东汉和帝永元(89-104年)间,在今达县市置宣汉县,取义宣扬汉王朝德威,县地属宣汉;南朝刘宋年间(420一440年)于县境内置巴渠(今南坝镇黑溪寺)、东关(治今五宝乡高梯子)、始安(治今西北乡曾家山麓)、下蒲县(治今大成乡大成寨);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又置东乡县(治今普光乡罗家镇)。三年(556年),立西流县(治今华景乡);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省东关;隋开皇三年(583年),省巴渠、下蒲入东乡县,五年(585年),迁宣汉县治于东关故城;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昌乐县(治今土黄镇万斛坝)。八年(625年),省入石鼓县;贞观元年(627年)省西流;永泰元年(765年)六月,复置巴渠县;宋乾德五年(967年)省宣汉县入东乡县;熙宁七年(1074年)省石鼓县。至此,县境只有东乡、巴渠两县,求属于夔州路之达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东乡、巴渠县入通川县,时境内无县;明成化元年(1465年)七月,复置东乡县(治今东乡镇),隶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夔州府;崇祯十八年(1645年)五月,张献忠部将刘文秀破东乡城,县属农民革命政权大西国;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张献忠余部杨秉允战败降清,东乡县乃入清版图。初属四川省川东道夔州府,雍正六年(1728年)改属达洲;1911年11月3日成立军政分府,为重庆军政府所辖。1912年3月改名四川都督府,东乡为川东道绥定府属县。1914年秋,因避与江西省东乡县同名,故改名宣汉县,隶四川省东川道。1916年,四川讨袁军兴,后军阀割据,县境先后为护国军、靖国军、江防军、西北自治后援军、援川陕军、川陕边防军所统治;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县区乡村四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川陕苏区之县;1935年3月,隶属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17日解放军入城,宣汉解放,属川北区达县分区。1952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成立,改属达县专区。1968年9月,达县专区改名达县地区,宣汉属达县地区。1993年7月,达县地区改名达川地区,宣汉属达川地区。1999年12月,撤销达川地区,设立达州市,宣汉属达州市。
行政区划
1950年2月:宣汉县人民政府将全县旧政权的4个区57个乡(镇)改设为城守、南坝、土黄、胡家、天生、黄金6个区及57个乡(镇),时称“区公署”“乡公所”。1950年7月:区公署改名为区人民政府,同时将区的地名称谓改为数字称谓。
1952年3月:土改结束,宣汉县人民政府将6个区58个乡(镇)调整为城守、君塘、清溪、南坝、鲲池、峰城、土黄、樊哙、胡家、双河、天生、柏树、黄金13个区113个乡(镇)。
1953年7月:因区不属于一级政权机构而是县的派出机关,改区人民政府为“区公所”。
1955年3月至1956年1月:分别撤去柏树、君塘两区,调整为11个区81个乡(镇)。
1956年1月:君塘区并入城守区,撤并土地、周桥两乡,时辖9个乡。
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各乡人民委员会亦称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实行政社合一。
1963年2月:恢复君塘区,调整为13个区(镇),75个乡(镇)。
1984年:城关镇更名为东乡镇。
1985年:设立南坝镇,天生、双河、土黄、胡家4乡撤乡建镇。
1986年,全县行政区划由1985年前的12个区、73个乡、2个镇,改建为12个区、69个乡、6个镇。即东乡镇(区级镇),是县治所在地;蒲江区辖西北、东南、新红、柳池4乡;君塘区辖君塘、洋烈、明月、红岭4乡;清溪区辖普光、清溪、三河、老君、清坪5乡;南坝区辖南坝镇和下八、黄龙、黄石、凉风、上峡、塔河6乡;昆池区辖昆池、五宝、天台、双柏、茶河、平楼、龙观7乡;峰城区辖峰城、桃花、东升、南坪、凤林、观山6乡;土黄区辖土黄镇和华景、月溪、白马、三胜、漆碑5乡;樊哙区辖樊哙、成虎、三墩、漆树、渡口、龙泉、鸡唱、自由8乡;胡家区辖胡家镇和花池、土主、毛坝、凤鸣、红峰5乡;双河区辖双河镇和方斗、大成、三桥、隘口、庆云、马渡6乡;天生区辖天生镇和七里、柏树、天宝、庙安、东林、芭蕉、新农7乡;新华区辖新华、石铁、河坝、厂溪、黄金、梨子6乡。
1992年辖12区、1个区级镇、69乡、5个乡级镇,768个村民委员会,41个居民委员会,6826个村民小组,138个居民小组。
2001年,县政府决定,撤销蒲江区和东南乡、西北乡。东南、西北两乡整体并人东乡镇,实行镇管村。新红乡、柳池乡由县政府直管,委托东乡镇代管。同一时期,柏树、芭蕉、峰城、黄金、大成、清溪、樊哙7个乡实行撤乡建镇。同年7月,五宝、毛坝、华景、普光4乡撤乡建镇。同时,撤销清溪、君塘、南坝、昆池、峰城、土黄、樊哙、胡家、双河、天生、新华11个区的建制。设置樊哙等8个工作委员会(下称工委),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各工委管辖范围是:樊哙工委,管辖原樊哙、土黄两区所属14个乡镇;南坝工委,除黄石乡划出外,管辖原南坝、昆池两区所属13个乡镇;峰城工委,管辖原峰城区所属6个乡镇;新华工委,管辖原新华区所属6个乡镇;双河工委,管辖原双河、胡家两区所属13个乡镇;君塘工委,管辖原君塘区所属4个乡镇;清溪工委,除原清溪区所属5个乡镇外,新划人黄石乡、柳池乡、新红乡,共管辖8个乡镇;天生工委,管辖原天生区所属8个乡镇。
2002年5月,君塘、昆池、新华3乡撤乡建镇。
2004年2月,全县行政区划进行全面调整,撤销8个工委。全县73个乡镇调整为55个乡镇,撤销18个乡。所撤乡归并情况是:洋烈乡并人君塘镇;清坪乡并人清溪镇;双柏乡并人昆池镇;东升乡并人峰城镇;三胜乡并入土黄镇;月溪乡并入华景镇;成虎乡并入樊哙镇;方斗乡并人双河镇;三桥乡并入大成镇;新农乡并人芭蕉镇;河坝乡并入新华镇;新红乡并入柳池乡;黄龙乡并入下八乡;平楼乡、龙观乡并入茶河乡;鸡唱乡、自由乡并入龙泉乡;梨子乡并入厂溪乡。
2005年12月4日,县政府决定撤销昆池镇建制,原昆池镇所属行政区域整体并入南坝镇。
2012年2月,宣汉县土主乡撤乡建镇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镇政府驻土主庙河街238号,辖原土主乡所属行政区域;撤销下八乡,新建下八镇,镇政府驻下八水井街59号,辖原下八乡所属行政区域。
2016年12月,撤销柳池乡、马渡乡,设立柳池镇、马渡关镇。
2017年4月25日,同意撤销红峰乡,设立红峰镇,以原红峰乡的行政区域为红峰镇的行政区域,红峰镇人民政府驻红沿社区大坪街38号。同意撤销七里乡,设立七里镇,以原七里乡的行政区域为七里镇的行政区域,七里镇人民政府驻洞宫社区水晶路146号。同意撤销白马乡,设立白马镇,以原白马乡的行政区域为白马镇的行政区域,白马镇人民政府驻双龙社区白庙街14号。同意撤销桃花乡,设立桃花镇,以原桃花乡的行政区域为桃花镇的行政区域,桃花镇人民政府驻莲寨社区桃坪街108号。 [6]2020年6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复同意宣汉县撤销东乡镇、柳池镇、东林乡和三河乡,设立东乡街道和蒲江街道。撤销红岭镇、明月乡。撤销天宝乡、庙安乡,设立庙安镇。撤销双河镇、土主镇。撤销天台乡。撤销花池乡。撤销七里镇。撤销漆碑乡。撤销凉风乡、上峡乡,设立上峡镇。撤销凤鸣乡。撤销凤林乡、观山乡和南坪乡,设立南坪镇。
2020年,辖28个镇、7个乡(其中4个土家族乡)、2个街道,342个村2260个村民小组、81个社区661个居民小组,共41.72万户127.20万人,其中男67.18万人、女60.02万人。县境内以汉族为主,有土家族人口8万,聚居于龙泉、渡口、三墩、漆树4个土家族乡和樊哙镇部分地区。
2024年末,宣汉县辖2个街道、28个镇、7个乡。 分别为:东乡街道、蒲江街道、君塘镇、清溪镇、普光镇、天生镇、柏树镇、芭蕉镇、南坝镇、五宝镇、峰城镇、土黄镇、华景镇、樊哙镇、新华镇、黄金镇、胡家镇、毛坝镇、大成镇、下八镇、塔河镇、茶河镇、厂溪镇、红峰镇、白马镇、桃花镇、马渡关镇、庙安镇、上峡镇、南坪镇、老君乡、黄石乡、三墩土家族乡、漆树土家族乡、龙泉土家族乡、渡口土家族乡、石铁乡。共有423个村(社区),县政府驻东乡街道衙墙街1号。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