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博物馆作为日照市公共文化服务核心阵地之一,近年来暑期客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成为反映城市文化吸引力与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要指标。
今年暑期,日照市博物馆一跃迈进山东省内网红博物馆行列。7月至8月市博物馆共接待观众 45.5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69.5%,再次刷新暑期客流纪录。其中,8月24日至峰值,单日接待量达21528人次,创建馆40年以来单日接待人次最高记录。尤为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暑期外地游客占比大幅提升至62% ,较2024年增长16个百分点。
从“圈粉”全国游客,到接待游客数量屡创新高,日照市博物馆有哪些独到之处?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访。
展览出彩,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
在快节奏的都市中,博物馆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正深度融入市民的休闲生活与精神消费选择。近年来,日照市博物馆不断提质升级,以多元的主题、沉浸的体验和融合的技术重塑观展方式,让步入博物馆不仅是一次看展,更是一场与文明深度对话的难忘经历。
记者了解到,从2022年到2025年,市博物馆逐年加大临展引进力度,形成“年度有规划、季度有重点、每月有亮点”的临展布局,让市民游客观展更便捷、体验更贴心。
暑假期间,日照市博物馆观众如潮,到这里看展览已成为暑期文化体验的热门选择。
8月13日,一场由日照市博物馆与山东博物馆联袂打造的展览在日博三楼临展厅开展。此次展览汇聚了来自世界五大洲30余个国家的近千件珍稀昆虫标本,为观众全景式打开一扇通往昆虫秘境的大门。展览将持续至11月12日。
开展以来,市民游客纷纷走进市博物馆,在与这些小生命的近距离“重逢”中,沉浸式探索奇妙的昆虫世界。
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更可领略悠久隽永的人文之魅——
作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照黑陶从4000余年前龙山文化的土壤里萌芽,以“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独特风姿,被誉为“原始文化瑰宝”。镇馆之宝蛋壳黑陶高柄杯,出土于东海峪遗址,为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市博物馆黑陶展区已成为众多游客心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打卡地。
今年盛夏,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匠心筑梦,陶韵生辉”实践团队踏入市博物馆黑陶展区,或驻足记录细节,或围聚研讨工艺,充分感知日照黑陶的悠久、精湛和细腻 。
为提升参观体验,市博物馆优化动线设计,配备智能导览和休息设施,并不定期调整优化展品,力求让每一个陈列都成为讲述日照故事的生动载体。通过高品质临展的“动态补充”,市博物馆持续为观众提供“常来常新”的文化体验,激活“城市会客厅”的文化活力。
到博物馆看展览,已悄然融入市民日常,成为一种富有文化意涵的生活风尚。
深耕社教,搭建文化传承之桥
博物馆不仅是珍品荟萃的殿堂,更是一处开放、鲜活、充满温度的社会教育课堂,传承着一座城市的文明薪火。
8月12日至17日,一场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化盛宴—— “2025 日照市非遗购物季・非遗夜市(第二季)暨延时开放体验周” 活动,在日照市博物馆举办。短短6天,共计接待10万余人次。
期间,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社教活动在市博物馆举行,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在“小小考古家”课堂,孩子们用考古铲道具挖掘“文物碎片”,文物“活”化成了孩子们的“历史老师”,博物馆成为他们的第二课堂。
“延时开放周”期间,市博物馆内举办的历史文化探秘、传统技艺体验、艺术创作工坊等主题社教活动超过100场,持续点燃着游客深度参与的热情。
前来参观的上海游客邵敏表示:“这里的社教活动很新颖,孩子玩得很开心,日照是一座很有底蕴的城市,挺喜欢这里。”
据讲解员卜玉美介绍,市博物馆以“文物+写生+手工实践+沉浸式体验+深度讲解”等形式,策划推出“小小考古家”考古模拟体验、“木版拓印知文物”“钱世今生创意古钱币”“我画心中博物馆—编码油画体验课”等24类、80余个社教课程,用丰富多彩的活动点燃孩子们探究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更为暖心的是,获悉一位6岁小朋友想上社教课的请求后,市博物馆社教部毅然打破“社教活动限8岁以上”的常规,联合经开区汉中路幼儿园,仅用短短数日,就为4—8岁小观众量身打造了《图多盖洛沙滩挖宝舞会》体验课。截至目前,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七期,场场座无虚席。
近年来,市博物馆深挖文物所蕴含的文化、社会、经济价值,从“知识传播、技艺传承、情感共鸣”三个维度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途径,让社教活动成为连接文物与公众的“桥梁”,先后推出 “‘秦砖’‘汉瓦’‘唐镜’”传拓技艺体验等50余个社教品牌,活动规模与影响力逐年攀升。
其发展势头在数据中清晰可见——2023年,市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469场;2024年活动数量跃至724场;2025年,以全面覆盖为目标,计划全年开展社教活动1000场,实现由本地观众参与为主到外地游客积极参与的目标。
如今市博物馆社教活动已成为外地游客感知日照文化的载体, 吸引着更多的人走进这座文脉深厚的城市。
场景“破圈”,讲述日照新故事
当下,场景的更新、文旅的深度融合,成为连接古今、让文物“活”在当下的重要纽带。
深耕场景思维,助推文化“破圈”,带动文博游“出圈”,市博物馆通过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一跃成为万千游人的“热门打卡地”。
“2025日照非遗购物季·非遗夜市(第二季)暨延时开放体验周”成为一个生动的切面。在市博物馆打造的非遗夜市上,巧夺天工的黑陶、精致的绢丝缠花、灵动的皮影戏、醇香的岚山煎饼……一系列非遗好物、文创产品和在地美食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文化夜游,不止于人间烟火的趣味,更在于艺术光影的沉醉。五莲皮影戏的幕布后,孩子们灵活地操纵着皮影小人,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韵味。
不仅如此,市博物馆更让文化走出场馆、走近大众,积极与媒体深化合作,多层次、立体化讲好日照故事。精心打造外展品牌,将馆藏精品展览送往贵州、四川、江苏、陕西、新疆等多地博物馆,吸引外地观众了解日照;主动对接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等全国性展会,赴北京、上海、昆明等地参加展会高端推介活动,系统推介馆藏与文创产品,借助展会聚合效应拓展影响力。
在对外拓展的同时,市博物馆亦精耕本地,巧妙将文化影响力转化为现场吸引力。以“文博符号+美学表达” 方式,将馆藏文物纹样及模型与鲜活的艺术元素融合共生,打造旧时光打卡地、气球雨墙、绣球花瀑布雨打卡点等兼具文化内涵与网红特质打卡点,让市博物馆成为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流连的文化地标,吸引约20万人次驻足拍摄。
通过多元创新的文化实践,市博物馆成功将文物转化为可亲、可感、可共鸣的现代语言。它不仅搭建起古今对话的桥梁,更以沉浸式体验、跨域推介与网红传播,激活城市文化流量,让日照故事走向更广阔的公众视野。
走进市博物馆,穿梭于精彩展览与趣味社教之间,沉浸于厚重历史与鲜活非遗之中——这个暑期,市博物馆不仅是打卡热门地标,更以其多元体验,成为人们沉浸式感知城市的文化窗口。
“到博物馆去”,推开历史之门,与一座城的文化灵魂对话,让探索的旅程在此刻启航。
记者:宋庆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