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湖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相关情况,长江文化将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从远古走来,到新时代活力涌现,经过千年岁月洗礼的长江及其孕育的独特流域文化,始终以其深厚底蕴滋养着华夏儿女。作为长江文明形成关枢之地,湖北正以“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为锚点,通过文化培土、科技赋能与服务提质,持续擦亮长江文化“金名片”,奏响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强音。
聚焦文化培土,深挖文明底蕴,增强文旅厚度。在当前各地纷纷抢占文旅高地的背景下,缺乏厚重文化底蕴便难以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这一方面,湖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资源359.55万处、旅游资源8.16万处,在广袤的荆楚大地上,丰富的文旅资源星罗棋布。无论是雄奇的长江三峡、原始神秘的神农架,还是瑰丽的荆楚文化、近代工业文明与红色记忆,揽山水之美、得人文之胜的湖北正加快推动资源研究转化,力争成为五湖四海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例如,湖北持续活化红色资源,推出大别山红色研学之旅、荆江抗洪精神体验游等产品;同时整合生态与文化资源,串联9个国家5A级景区,打造“神武峡”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线路,全方位展现荆楚文化的源远流长。拒绝表面化、浅显化、同质化,将深厚的文化内核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产品,才能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强化科技赋能,激活历史场景,提升文旅锐度。文化资源不能自动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需借助科技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湖北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在文旅领域的应用,不断丰富新业态供给,力求给游客创造新鲜体验。例如,湖北省博物馆利用AI、AR、VR等技术,让游客以手势轻轻“敲响”数字曾侯乙编钟,或通过全息投影细细“观摩”越王勾践剑,或借VR设备嗖嗖“穿越”至青铜时代,实现了荆楚文化的“可看、可触、可感”。荆州方特推出的《屈原》《楚乐》等项目,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重现历史场景,打破时空限制,让静态文化“活”起来。科技的助力,能将厚重的文化转化为活泼的沉浸式体验,不仅提升了文旅项目的趣味性与参与度,更拓展了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着力服务提质,优化游览体验,彰显人文温度。优质服务是实现“流量”变“留量”、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的关键。湖北多年来持续优化服务布局,以高质量服务迎接八方游客。例如,出台《提升全省文旅服务质量“五大行动”方案》,从五个方面全面提升文旅“软实力”,致力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情绪价值”。同时,不断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完善长江沿线高铁、高速及旅游公路网络,实现“快旅慢游”便捷体验;整合省内机场口岸资源,依托“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出差异化入境旅游产品,设立首站服务中心,显著提升入境游客体验。这些举措既体现了湖北待客的热情与诚意,也为打造文旅金字招牌开辟了新路径。服务做优,游客自来,当文旅供给充满温度,自会赢得游客青睐和市场认可。
以文化培土筑牢根基、以科技赋能激活体验、以服务提质优化感受,湖北正在“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推动文旅资源优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为“支点”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作者:陈艺 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街道办事处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